据BBC报道,印度民间创办了一家反贿赂网站,名为“我行贿了”(I paid a
bribe)。网友们可以在上面匿名留言,分享自己行贿或者被索贿的经历。网站自去年8月创办以来,已有50多万点击量,收录了1万多条经历,其中9千多条声称支付了贿赂。这些记录涉及19个政府部门、347个城市。网站的两名创办人是一家非营利组织的创办人,曾在英国和美国生活过。他们看到印度的行贿现象如此广泛,于是决定用行动来改变现状。
卡纳塔卡邦交通部的工作人员曾被人在该网站上举报收受贿赂。部长Bhaskar
Rao专门邀请网站的创办人展示了相关记录,20名高级官员受到警告。Rao说:“工作人员现在认识到,收受贿赂不再只是行贿者和受贿者两个人的事,而是会传出房间,传遍全球。”此后,交通部还引入了技术手段,诸如网上申请驾照、全自动考试系统,以减少行贿受贿的机会。
BBC文章认为,印度的贿赂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我行贿了”这个网站表明,普通人可以从腐败问题的受害者转变成腐败问题的解决者。
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对于聪明勤劳的中国人来说,建立这样一个网站应该不是难事。我们日常使用的任何一个论坛或者博客网站恐怕都比它复杂。但是,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网站看到一些网站技术层面以外的亮点。
第一,在该网站上留言是匿名的。这样,网友在留言举报时就不会有泄露隐私、遭受打击报复等方面的顾忌了。设想一下,假如需要留下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私人信息,还会有这么多人留言吗?如果不是遭受了严重的侵害,受害人还会冒着风险来举报吗?
第二,该网站是民间创办、民间管理的。因此,网友们的留言是自由的,充分反映民意的。设想一下,假如网站由政府开办,假如网站管理者与被举报者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如留言还要受到官方的“和谐”,那么,网站还能起到督促政府、遏制腐败的作用吗?
第三,交通部长看到自己的下属被举报后,积极进行整顿,并引入技术手段防范贿赂。设想一下,假如官员看到下属被举报后,联合有关部门封杀网站,跨省追查和打击举报者,结果又将是如何呢?
所以,民间反贿赂网站的亮点,应该不在网站本身,而在网站背后的环境因素。这些亮点,能否给我们一些启发呢?
从网站上摘录一条:

标题:想登记结婚?拿钱来!
内容:我和老婆想在居住地登记结婚,登记处却给我们设了卡——他们不接受我们用租房协议作为居住证明,甚至连银行的对账单都不行。后来他们暗示,如果我们肯给点好处的话,问题都可以解决。我们还要赶时间办其他手续,没办法,只好在材料里塞了2500卢比。这还是几经讨价还价之后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