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徽因的卧佛寺

(2013-07-29 08:18:13)
标签:

卧佛寺

北京卧佛寺

林徽因

佛教

北京旅游

http://s12/mw690/64c1859btx6BqD0lxur5b&690

 
 

    当下,有很多美女博主,游历丰富,文采雅致,摄影悦目,人长得也好看,引来无数的粉丝关注。
    林徽因,按年岁,应该是我们的阿姨和奶奶了,让我们退回到当时,让她来到当下,让我们和她同一个时代,她应该也是一名享誉全国的美女、才情博主,只是她的文章没有能在当时的互联网上传播。

 北京暑期炎热,在家读到一篇林徽因的《平郊建筑杂录》,循着她的文字,我又来到京郊西北的卧佛寺,陪着这位年迈的阿姨、美女、才女、“大众情人”,对这里的建筑和佛进行一番审美。现摘录《平郊建筑杂录》中的部分文字,也让我们博友和这位绝代美女、才女,著名的建筑学家亲近一下吧,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林徽因的卧佛寺吧。

 

    北平四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遗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其中辽、金、元古物虽然也有,但是大部分还是明清的遗构;有的是煊赫的“名胜”,有的是消沉的“痕迹”,有的按期受成群的世界游历团的赞扬,有的只偶尔受诗人们的凭吊,或画家的欣赏。

 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 诗意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这也许是个狂妄的说法——但是,什么叫做建筑意?我们很可以找出一个比较近理的含义或解释来。
   
  顽石会不会点头,我们不敢有所争辩,那问题怕要牵涉到物理学家,但经过大匠之手艺,年代之磋磨,有一些石头的确是会蕴含生气的。天然的材料经人的聪明建造,再受时间的洗礼,成美术与历史地理之和,使它不能不引起赏鉴者一种特殊的性灵的融会,神志的感触,这话或者可以算是说得通。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他们所给的的确是的。但是建筑师要郑重郑重的声明,那里面还有超出这以外的存在。眼睛在接触人的智力和生活所产生的一个结构,在光影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与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潜意识里更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凭吊与兴衰的感慨;偶然更发现一片,只要一片,极精致的雕纹,一位不知名匠师的手笔,请问那时锐感,即不叫他做建筑意,我们也得要临时给他制造个同样狂妄的名词,是不?
   
建筑审美可不能势利的。大名煊赫,尤其是有乾隆御笔碑石来赞扬的,并不一定便是宝贝;不见经传,湮没在人迹罕到的乱草中间的,更不一定不是一位无名英雄。以貌取人或者不可,以貌取建却是个好态度。北平近郊可经人以貌取舍的古建筑实不在少数。摄影图录之后,或考证它的来历,或由村老传说中推测他的过往——可以成一个建筑师为古物打抱不平的事业,和比较有意思的夏假消遣。而他的报酬便是那无穷的建筑意的收获。

……
说起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再没有比卧佛寺委屈的了。

    ……
    其实这都怪那佛一觉睡几百年不醒,到了这危难的关点,还不起来给老和尚当头棒喝,使他早早觉悟,

    ……
    在北方——尤其是北平——上学的人,大半都到过卧佛寺。一到夏天,各地学生们,男的,女的,谁不愿意来消消夏,爬山,游水,骑驴,多么优哉游哉。据说每年夏令会总成全了许多爱人儿们的心愿,想不到睡觉的释迦牟尼,还能在梦中代行月下老人的职务,也真是佛法无边了。

    ……


http://s9/mw690/64c1859btx6BqHFPSCAc8&690

    在最前面,迎着来人的,是寺的第一道牌楼,那还在一条柏荫夹道的前头。当初这牌楼是什么模样,我们大概还能想象,前人做的事虽不一定都比我们强,却是关于这牌楼大概无论如何他们要比我们大方得多。现在的这座只说他不顺眼已算十分客气,不知哪一位和尚化来的酸缘,在破碎的基上,竖了四根小柱子,上面横钉了几块板,就叫它做牌楼。这算是经济萎衰的直接表现,还是宗教力渐弱的间接表现?一时我还不能答复。

http://s14/mw690/64c1859btx6BqI4MVPv9d&690

http://s11/mw690/64c1859btx6BqIloY9I5a&690

http://s11/mw690/64c1859btx6BqImxyoa3a&690

http://s12/mw690/64c1859btx6BqInzuoH4b&690

http://s6/mw690/64c1859btx6BqQdB2yp85&690

     顺着两行古柏的马道上去,骤然间到了上边,才看见另外的鲜明的一座琉璃牌楼在眼前。汉白玉的须弥座,三个汉白玉的圆门洞,黄绿琉璃的柱子,横额,斗栱,檐瓦。如果你相信一个建筑师的自言自语,“那是乾嘉间的作法。至于 《日下旧闻考》所记寺前为门的如来宝塔,却已不知去向了。

http://s15/mw690/64c1859btx6BqJ0kQyOfe&690

http://s8/mw690/64c1859btx6BqJ1wWbl17&690

http://s9/mw690/64c1859btx6BqJ381aUf8&690

http://s7/mw690/64c1859btx6BqJQprN426&690

     琉璃牌楼之内,有一道白石桥,由半月形的小池上过去。池的北面和桥的旁边,都有精致的石栏杆,现在只余北面一半,南面的已改成洋灰抹砖栏杆。这也据说是 放生池,里面的鱼,都是的。佛寺前的池,本是佛寺的一部分,用不着我们小题大作地讲。但是池上有桥,现在虽处处可见,但它的来由却不见得十分古远。在许多寺池上,没有桥的却较占多数。至于池的半月形,也是个较近的做法,古代的池大半都是方的。池的用途多是放生,养鱼。但是刘士能先生告诉我们说南京附近有一处律宗的寺,利用山中溪水为月牙池,和尚们每斋都跪在池边吃,风雪无阻,吃完在池中洗碗。幸而卧佛寺的和尚们并不如律宗的苦行,不然放生池不唯不能放生,怕还要变成脏水坑了。

http://s12/mw690/64c1859btx6BqKmvguv4b&690

http://s11/mw690/64c1859btx6BqKo6bZEaa&690

http://s8/mw690/64c1859btx6BqKpuk0D57&690


   
  与桥正相对的是山门。山门之外,左右两旁,是钟鼓楼,从前已很破烂,今年忽然大大地修整起来。连角梁下失去的铜铎,也用二十一号的白铅铁焊上,油上红绿颜色,如同东安市场的国货玩具一样的鲜明。

http://s12/mw690/64c1859btx6BqLmkh7R0b&690

http://s3/mw690/64c1859btx6BqLoRJhEf2&690

http://s7/mw690/64c1859btx6BqLqeVyC96&690

http://s6/mw690/64c1859btx6BqLro1U1a5&690


   
  山门平时是不开的,走路的人都从山门旁边的门道出入。入门之后,迎面是一座天王殿,里面供的是四天王——就是四大金刚——东西梢间各两位对面侍立,明间面南的是光肚笑嘻嘻的阿弥陀佛,面北合十站着的是韦驮。

http://s12/mw690/64c1859btx6BqNEZiKT1b&690

http://s7/mw690/64c1859btx6BqNhuf0a46&690

http://s4/mw690/64c1859btx6BqNjnNpp43&690

http://s12/mw690/64c1859btx6BqNkJK7V5b&690


   
再进去是正殿,前面是月台,月台上 (在秋收的时候)铺着金黄色的老玉米,像是专替旧殿着色。正殿五间,供三位喇嘛式的佛像。据说正殿本来也有卧佛一躯,雍正还看见过,是旃檀佛像,唐太宗贞观年间的东西。却是到了乾隆年间,这位佛大概睡醒了,不知何时上哪儿去了。只剩了后殿那一位,一直睡到如今,还没有醒。

http://s4/mw690/64c1859btx6BqOp5MKn23&690

http://s14/mw690/64c1859btx6BqOqiWYd4d&690

http://s15/mw690/64c1859btx6BqOrzfEa4e&690

http://s8/mw690/64c1859btx6BqOsLgxh57&690


   
从前面牌楼一直到后殿,都是建立在一条中线上的。这个在寺的平面上并不算稀奇,罕异的却是由山门之左右,有游廊向东西,再折而向北,其间虽有方丈客室和正殿的东西配殿,但是一气连接,直到最后面又折而东西,回到后殿左右。这一周的廊,东西 (连山门和后殿算上)十九间,南北(连方丈配殿算上)四十间,成一个大长方形。中间虽立着天王殿和正殿,却不像普通的庙殿,将全寺用四合头式前后分成几进。这是少有的。在这点上,本刊上期刘士能先生在智化寺调查记中说:唐宋以来有伽蓝七堂之称。惟各宗略有异同,而同在一宗,复因地域环境,互相增省……现在卧佛寺中院,除去最后的后殿外,前面各堂为数适七,虽不敢说这是七堂之例,但可借此略窥制度耳。

http://s4/mw690/64c1859btx6BqOBuL6j63&690

http://s16/mw690/64c1859btx6BqOCvFtZ0f&690


   
这种平面布置,在唐宋时代很是平常,敦煌画壁里的伽蓝都是如此布置,在日本各地也有飞鸟平安时代这种的遗例。在北平一带 (别处如何未得详究),却只剩这一处唐式平面了。所以人人熟识的卧佛寺,经过许多人用帆布床 过的卧佛寺游廊,是还有一点新的理由,值得游人将来重加注意的。
    
卧佛寺各部殿宇的立面(外观)和断面(内部结构)却都是清式中极规矩的结构,用不着细讲。至于殿前伟丽的婆罗宝树,和树下消夏的青年们所给与你的是什么复杂的感觉,那是各人的人生观问题,建筑师可以不必参加意见。事实极明显的,如东院几进宜于消夏乘凉;西院的观音堂总有人租住;堂前的方池——旧籍中无数记录的方池——现在已成了游泳池,更不必赘述或加任何的注解。
   
凝神映性的池水,用来做锻炼身体之用,在青年会道德观之下,自成道理——没有康健的身体,焉能有康健的精神?——或许!或许!但怕池中的微生物杂菌不甚懂事。
   
  池的四周原有精美的白石栏杆,已拆下叠成台阶,做游人下池的路。不知趣的,容易伤感的建筑师,看了又一阵心酸。其实这不算稀奇,中世纪的教皇们不是把古罗马时代的庙宇当石矿用,采取那石头去修 上帝的房子吗?这台阶——栏杆——或也不过是将原来离经叛道 崇拜偶像者的迷信废物,拿去为上帝人道尽义务。 保存古物,在许多人听去当是一句迂腐的废话。 这年头!这年头!每个时代都有些人在没奈何时,喊着这句话出出气。

(原载1932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3卷第4 期)

http://s7/mw690/64c1859btx6BqQgAVBc46&690

http://s7/mw690/64c1859btx6BqQigc6Of6&690

http://s10/mw690/64c1859btx6BqQjgqeJ29&690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晌的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陪了我们一晌时间的二十七八岁的美女建筑师离开了卧佛寺,回到了梁思成的身边,回到了徐志摩的诗中,回到了金岳霖的爱慕里,融进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架构中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八十多年就过去了!


http://s16/mw690/64c1859btx6BqD2cGED5f&690

http://s4/mw690/64c1859btx6BqD2UuKT5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地渊瀑布
后一篇:滕王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