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州老家的山核桃

(2023-09-09 07:33:47)
白露到了,徽州老家的山核桃便在这一天起正式开打。我在六十年代末就参军离开家乡了,但那生产队里集体打核桃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就在白露这一天,会爬树的男人腰间的背后都系着刀鞘,刀鞘里插着一把砍柴刀,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杆子,像出征的武士一样向树林里走去。不会爬树的男女老少们都背着竹篮子,准备去拾打下的山核桃。

核桃树的结果是分大小年的,大年果实就结的多,小年果实就结的少。拾山核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打下的核桃在树下到处乱滚,有的落在草丛中,有的落在荆棘丛中,有的滚到石缝中和小溪里。随着竹篮里的山核桃拾的越来越多,肩膀上的负荷也就越来越重,往往是累得精疲力尽,连腰都直不起来。 

山核桃运回家后,还要把外面的一层外壳剥去,那外壳是黄绿色的,手接触后,手掌和手指头都变成黄褐色,无论你如何清洗,没有十天半月是不会退去的。外壳和里面的核桃重量几乎是一半对一半,有人把外壳捣碎了倒进村前的小河里,一会儿,河里的小鱼就会翻白飘起来,村里人称它为“药鱼”。于是,我就和大家一起下河去捞那半死不活的“药鱼”,虽然捞的并不多,但也还是兴高采烈的带回家去尝尝鲜,那美味佳肴至今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

山核桃是我们村里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把剥去外壳的核桃放在大锅里煮熟后,再将它放在焙斗里面用碳火慢慢地焙干,就成了商品了。那时候,一斤核桃能卖一块钱多一点,但也要看质量怎么样才行。同样的山核桃,会煮会焙的加工出来又香又脆非常爽口好吃;不会煮不会焙的加工出来又涩嘴又有焦糊味,这样的核桃是卖不起价的。

另外,我们村里人还把核桃用来榨油,核桃油香喷喷的很好吃,自从离开家乡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种核桃油了。吃不吃核桃油却无所谓,倒是想起那手工榨油的样子觉得挺好玩的。四五个壮汉用双手握着一根悬空吊着的油扛撞捶的不同部位,喊着铿锵有力的号子,又稳又准又狠地向着榨槽上的某一个木橛上撞去。随着那撞击力度的不但加大,油便汨汨地流了出来。那种榨油的土方法已经成了历史,估计村子里早已销声匿迹。

山核桃基本上是圆形的,照着顶部一敲打就分开成两半,每一半中又分成各自独立的一粒核桃仁,也就是说一颗山核桃里面有四粒互不相干的核桃仁。然而,不是吃核桃的高手是很难将它们完整的剥出来的,一般人都会将它敲打的稀巴烂。我是吃山核桃的老手,就是在黑灯瞎火的夜晚,用牙齿一咬就能将核桃的壳与仁分离,吃的干干净净。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绝招,只是吃习惯了熟中生巧罢了,我们老家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的。

一颗小小的山核桃,又引起了我的故乡之情。我不知道今年是大年还是小年,但愿家乡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好收成。不管我离开家乡有多久,我心系故土,牢记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徽州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