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戏剧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意义

(2015-10-30 16:34:12)
标签:

教育

分类: 青年教师随笔
中学戏剧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意义

黄秋宁

 一、新课改对戏剧教育的需求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自2000年起,我国新一轮课改就将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作为重要内容,并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2001-2010年发展规划》。《标准》第一次将戏剧、舞蹈纳入艺术课程标准之中,艺术教育的这种综合化趋势需求,赋予了戏剧教育课程发展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育负担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任,帮助学生学会体验美、鉴赏美和评价美,而戏剧这一文学样式对于学生的阅读、鉴赏、交际等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中学学科的基础上探索戏剧教育特色课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期待。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戏剧教育实践,应该是以阅读经典戏剧文学作品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鉴赏戏剧的文学性、艺术性,辅之欣赏戏剧、编演戏剧,创作戏剧等教学手段,提高戏剧教学水平,完善学生的审美人格。

二、中学戏剧教育的作用

戏剧是一种与诗歌、小说、散文并行的文学体裁,它以激烈的情节、矛盾冲突、个性化的语言魅力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戏剧教育则是在指导者(教师)有计划、有架构的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学生)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情感和思想,由体验式的教学进行模仿学习。戏剧教育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感受表达能力、交流交际能力及角色意识。

戏剧教育作为一种工具学科,整合了其他学习领域,特别是与其他艺术形式(音乐、舞蹈、绘画等)融合运用,营造的是一个开发式、互动式和引导式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还可以延伸到自我发展、独立人格的培养,构建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在中学开展戏剧教育,还可以丰富、活跃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教育的内涵,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戏剧教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戏剧教育已经纳入教育政策范围,但从总体上看,当前的中学戏剧教学和研究仍不大受重视。长期以来,中学教材中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的数量与比例居高不下,戏剧始终处于边缘的地位,其独特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现行沪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六册第四单元安排了戏剧体裁的课文,入选的戏剧有:关汉卿《窦娥冤》(元曲)、王实甫《长亭送别》(元曲)、田汉《关汉卿》(现代话剧)、曹禺《雷雨》(现代话剧)、《曹操与杨修》(新编历史剧),共5篇课文。

从教材的角度看,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戏剧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而且在单元的编排上也非常的分散,没有专门的戏剧主题单元教学。此外,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相比,沪教版的教材也未选取老舍的《茶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丁西林的《三块钱国民币》、汤显祖的《闺塾》、孔尚任的《哀江南》等作品,戏剧样式相对单调。

在教学方面,由于戏剧作品篇幅普遍较长,内容也是保罗万象,而我们的教师又缺乏相关教学辅助资料和现代教学理念下驾驭戏剧作品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一般的中学里语文教师对于戏剧单元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教学困境,甚至有的教师将戏剧单元忽略不讲,专门开设戏剧教育特色课程的中学更如凤毛麟角。

目前我们的课堂中,在语文学科内进行的戏剧教育,或是教师让学生自己简单读读,再蜻蜓点水般的提示一下;或是完全按照故事背景、剧情发展、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人物语言等要素进行评点,将完整的剧本割裂开来;或完全依赖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欣赏话剧演出或由剧本改编的电影;或让学生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演戏……这样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学生对戏剧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体验需求

 

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国内中学戏剧教育开展情况的梳理,探索本校开展在语文学科基础上开设戏剧教育特色课程的思路,通过理论研究和学生社团实践初步形成基于中学教育的戏剧教育校本教材的架构,在中学开设戏剧教育特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