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岁幼儿的文艺想象

(2011-06-28 09:20:25)
标签:

樱桃园

3岁4个月

育儿

儿童语言发展

语言测试

分类: 樱桃

http://s5/middle/64c03c97ta6bb81240074&690

 

大部分认知和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的语言敏感期及天分期在2-7岁之间。这期间,他们的想象力在语言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创造修辞语言上。七岁左右,随着儿童对别人的比喻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儿童自身使用的比喻则开始呈衰退趋势。

樱桃现在34个月。她所运用、表达的语言以准确、清晰、丰富为主。例如,樱桃会说:“妈妈,你小心翼翼地帮我把裙子套上”,或“我不喜欢桌子上一片混乱”。但樱桃的语言中并没有太多使用天马行空的比喻的时候。我想,这和妈妈在樱桃3岁前的育儿理念有关:我从她很小就在她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及时告诉她最简短、最准确的概念。因为我个人认为,三岁前的孩子咿呀学语,还分不清什么是概念,什么是修辞,怕孩子的脑子被搞糊涂,造成主观臆想。但同时,妈妈会和她一起阅读大量有想象力的绘本作品:它们故事结构清晰、语言准确精炼、绘画与语言结合缜密且绘画本身就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想象力表达的成分,这些背后都迸发着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但却很少简单地使用“…像…”这样纯语言的表面修辞。樱桃3岁后,对语言的结构和词汇的使用基本清晰且具备了一定的丰富性,和人沟通基本没有问题。随后,她开始自己慢慢琢磨出了比喻语言的趣味性,自己也开始主动使用比喻了。她在使用比喻时会说:“…就像…一样”。通过对樱桃语言发展的观察与分析,妈妈认为:樱桃(抑或其它孩子?)对比喻的使用更多的是来自于理解力,而非创造力。她了解所类比的两类,明确知道它们之间的关联。妈妈觉得现在是和樱桃较多使用比喻的时候了,在那些她所理解的领域。同时,妈妈会继续通过绘本这种极具想象力的集故事、语言、绘画于一体的载体,以直观、感知性强的方式拓展樱桃的想象力与比喻的修辞能力。

樱桃3岁后使用比喻修辞记录:

例一:家里人都认为樱桃个子偏矮,并常通过语言表露出来,或者总想给她量身高。也许是这个原因,樱桃自己对身高也比较敏感。这阵,樱桃老和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又长高了。就像咱们家种的花生一样,每一天都在生长”。

例二:樱桃上幼儿园后,中午回家睡午觉的时间比以前晚了,得2-3点才睡着。一天午睡后,妈妈对樱桃抱怨:“你中午就是不肯睡觉,在床上上窜下跳的”。樱桃回:“我是不是像个猴子?那你就叫我猴子樱桃吧”。

例三:樱桃对妈妈的乳房有特别的迷恋。妈妈问她摸起来有什么感受时,她说:“妈妈的奶就像家一样”。

现状总结:樱桃目前使用的比喻大都还是基于事物间的外在相似之处。


http://s3/middle/64c03c97ta6bb809ab332&690

       过去和现在                                 奥古斯图斯·埃格 

       

    与物性相关的比喻相比,隐喻则是修辞中比较复杂的,它需要具备心理因素的背景。也就在前几天,妈妈突发奇想,想听听樱桃在复杂隐喻面前是怎么“胡编乱造”,出奇出新的。那通过什么媒介呢?妈妈想到了绘画!最直观不过了。

妈妈给樱桃看了一幅画:奥古斯图斯·埃格的作品《过去和现在》。讲了这幅画所描绘的故事后,妈妈问:“你觉得掉在地上的那半个烂苹果像倒在地上的女人么?”

樱桃不太可能直接回答妈妈的问题,如果她只是简单地回答象或不象,多半也是缺乏思考。她以铺垫故事背景的方式“胡编乱造”起来:“是地上的女人把另一半烂苹果吃了以后就不舒服了,然后她就倒在地上了”。

    确实是胡编乱造,但却可视为樱桃文艺想象的起源!妈妈想以后常年以这种方式记录樱桃在不同年龄段对复杂隐喻的认知程度和方式。甚至,可发展成一种游戏?乐趣在于每一次的文艺探险,而不在于寻求一种寓意和闭合的规则。



http://s5/middle/64c03c97ta6bb81332844&690

 

写到这,妈妈想起了几年前和一个女朋友谈论顾长卫的电影《孔雀》结尾的寓意。电影结尾:困顿的一大家人在隆冬从动物园的孔雀旁经过时都说:“冬天孔雀怎么会开屏呢”?然而,他们刚转身离开,孔雀开屏了。

妈妈当时说:这个隐喻的意思是说这一家人的生活看似艰难,但其中也有精彩、灿烂的瞬间,只是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卑微得不值一提。

妈妈女友的观点是:他们的生活确实没有如孔雀开屏般灿烂的刹那,所以才会错过孔雀开屏。

几年过去了,我这个女友的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回首自己这几年的过往,不知她是否认为自己的生活中有如孔雀开屏的那一刹那?我依然认为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