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习惯于称呼自己的货币用昵称或者俗称,而不是直呼面值,例如:1970年代铸造的艾森豪威尔头像的1美元硬币被称为“大艾克”或者“艾克”;而1999年始发的印第安妇女“萨卡加韦”头像的1美元硬币的俗称为“金色元”;历史最为久远的似乎是10美分硬币的昵称“的米”(DIME),原来指1796年以后发行的10分银币,后来则泛指10美分币。而5美分硬币的昵称则来自于其铸造用材——镍(NICKEL),其实镍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发现于巴克特里亚(古希腊人对于今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的称呼)并被用于铸币,但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镍作为一种铸币材料被人们忽略了,直到19世纪初,瑞士开始再次用镍来铸币,最先是镍铜合金,后来用纯镍。19世纪末期在北美地区发现了巨大的镍矿藏,随之5美分硬币开始用镍铸造,所以人们开始称5美分硬币为尼克。
但是随着世界范围镍矿的探明和开采,美国的产镍量仅仅能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不到1%,所以用于铸币的镍(除去5美分,还有10、25美分和1/2美元的铸造需要用到镍)除去新开采和回收部分,剩余的一多半需要依赖于进口,并且镍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其他领域,比如军事,这样美国政府只能改用镍铜合金来铸造硬币,饶是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镍是战略物资而极度紧缺,美国政府只好以银代镍来铸造5美分硬币,所以才出现了广大藏友津津乐道的1942-1945年的含银5美分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