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时期西盟的早晨

(2014-04-12 18:46:40)
标签:

作品选

作品赏析

士兵

战士

而出

杂谈

分类: 当代文学作品

新时期西盟的早晨

——赏析公刘的《西盟的早晨》

 

    我推开窗子,

  一朵云飞进来——

  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

  带着难以捉摸的旭日的光彩。

 

  在哨兵的枪刺上

  凝结着昨夜的白霜,

  军号以激昂的高音,

  指挥着群山每天最初的合唱……

 

  早安,边疆!

  早安,西盟!

  带枪的人都站立在岗位上

  迎接美好生活中的又一个早晨……

                                     1954

公刘,(1927-2003),当代诗人,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江西南昌人。11岁时在地方报纸上发表致日本小朋友的公开信,宣传抗日爱国思想,1939年写了第一首诗。1946年正式使用公刘的笔名。创作了大量的杂文、诗歌,抨击国民党政权。

这是作者写于1954年,反映西南边疆军营生活的一首诗歌。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都卯足了干劲,为建设新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诗人,作者用笔书写的祖国壮丽的山河,歌颂伟大的祖国和劳动人民。至今,我们仍然能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心中的那份激情。

作品赏析

本诗共三节。我推开窗子/一朵云飞进来——//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带着难以捉摸的旭日的光彩。对于经历了旧社会,并亲自参与建立了新中国的作者,每一个清晨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那朵飞进窗户的云,不仅带着昨夜谷底阴冷的“寒气”,更带着今天的旭日赋予它的绚丽“不可捉摸”的光彩,给人以含蓄的、充满想象空间的美。

第二节,作者透过云,看到了哨所上傲然屹立的士兵,他们竟也同“云”一样,“枪刺上”深深地留下了昨夜的“白霜”,同样,那枪刺上也一定映着“难以捉摸的旭日光彩”吧?作者没有写,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士兵看到新的一天悄悄地来到时,脸上由衷的笑容。

新的一天到来了,军号唤醒了睡梦中的战士们,也唤醒了沉睡的群山,听——军号以激扬的高音/指挥着群山每天最初的歌唱。作者由视觉写到听觉,其实是从外部感官到内心感受的心灵过程。满则溢,内心的喜悦终于由笔尖倾流而出:早安/边疆//早安/西盟。这是呼喊,发自心底的呼喊。第三节达到了高潮。

作者的诗写得很朴实,诗如其人。就像他在遗嘱中写的:“惟原平平常常地来,简简单单地去。”

他的诗歌忠实于生活,充满赤诚,想象瑰奇,气势撼人。

 

参考资料:

陶子的博客   百度百科     杨晓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