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仪式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

(2020-08-03 08:59:47)
分类: 心理世界

仪式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

原创 2017-10-25 丁婉星 小教斋

王小波说,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

就是仪式感。

01

什么是仪式感?

《小王子》里,

小王子和他驯养的狐狸之间有一段对话。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

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

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

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02

中国人原本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民族,

衍变到今日,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强的仪式感,

乃是婚嫁和传统节庆。

仪式感无处不在

对一个家庭而言,

父母给孩子的仪式,

可能小到每天出门前的拥抱,

每天临睡前的晚安故事,

这样的小仪式,

孩子感到被爱与安心,

亲子关系也更和谐;

也可能大到孩子的生日祝福仪式,

孩子开学的准备仪式。

这样的固定仪式,

让孩子了解到某一天的特别,

让他了解到生日需要被祝福,

开学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

这一系列仪式固化为家庭的传统,

孩子在慢慢长大之后,

这些仪式便成为了他行动的准则和参考

 

 我的父亲母亲是仪式感很强的人,

每次我过生日,

他们都会提前买好蛋糕和礼物,

在家里关上灯,点上蜡烛,

为我唱生日歌,许愿,吃蛋糕。

没有隆重的生日party,

只是简单的仪式,

但和那些父母从来不给他们过生日的同龄孩子相比,

我感到的是无比的幸福,

也了解到,如果你爱一个人,

你可以选择为他准备一个温馨的生日仪式

来让他快乐。

在我成年之后,

很自然地,

我会为我的好朋友,

我的爱人去准备这样的小仪式,

快乐和幸福也因此变成了很多很多份,

我的人生,

也因为这些温暖而变得很有味道。

我了解到,

每一个正常的身心成长都需要一定的仪式感

 03

认识一个国际学校的朋友,

在这个国际学校里,

有五个特别的节日:

冰淇淋日、联合国日、

毛茸茸玩具日、睡衣日和间谍日。

这几个节日,

学校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必须参与进来,

并且为节日设置了特殊的仪式感表达方式,

比如在冰淇淋日,

要求孩子穿上自己喜爱的水果的颜色的衣服,

就可以获得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冰淇淋,

联合国日,

需要孩子们穿上不同民族的服装去参加旧书拍卖。

这些充满仪式感的节日目的何在?

在于让孩子懂得仪式感背后的精神属性、价值

 如果不能切身参与,

就不是真正的仪式感,而只是形式。

朋友告诉我,孩子们在筹备节日的过程中,

主动的干劲其实都是自带仪式感的,

“他们会很热衷地选择小卡片,

在上面涂鸦作画、写自己的名字,

会模仿和学习如何做节日装饰,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

我难以相信,

这些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开始筹备各种节日了

并且因为亲身参与了每一个不同的节日,

他们在事后都能很明确的告诉我每个节日意义的不同。

可以想象,

等他们长大到可以独自承担项目的时候,

理解力、责任心和执行力都不会差。

只有亲身参与的仪式,

才能培养仪式感,

才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行动力。

04

一位心理专家曾说,

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

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

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

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去对待这件事

在音乐之都奥地利,

父母带孩子去听音乐会,

一定会要求孩子穿上礼服,

并且会反复叮嘱孩子入会场的仪式,

以及听音乐会的礼仪事项。

这样的仪式感让给孩子从每一个细节中,

领悟到事情的重要性,

会自觉自发地调整自己的言谈举止,

可以与当时的情景、身份融合。

仪式感,让孩子学会认真对待,

学会得体地对待人、事、物。

05

 

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中国文坛贡献突出,

还是个美食家和好厨师,

也有人说,

他在文坛的成就离不开,

他对吃的仪式感、对吃的钻研

此话,不无道理,

看过汪曾祺书的人都有一个感受,

这是个爱吃、爱生活的老头儿。

他能惦念一道没吃过的菜60年,

他能将一块普通豆腐研究出十几种做法,

吃遍大江南北,

还认真地为吃写下了好几本书。

除了美食专栏作家,

很少有人对「吃」会有这么「崇高的」仪式感吧

老头儿是江苏高邮人,

煮干丝是一道家乡菜,

做这道菜时,

从干丝的选材、到佐料的调配,

他都有严格的一套流程要遵守,

因为这道菜,

不仅是简单地吃,

还是为家乡的回忆和怀念。

正是因着这种仪式感,

老头儿回眸半生,

竟发现了自己对吃的兴趣和天赋,

他做的菜广受作家朋友的好评,

1988年聂华苓夫妇到访时,

他做了这道煮干丝,

聂华苓吃得十分惬意,

就连最后剩下的一点汤汁,

也端起碗喝掉了。

06

 

多给孩子安排一些仪式感的体验,

安排一个固定的日子教孩子做饭,

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带孩子去远足,

创造一个属于家庭成员的小纪念日,

和孩子约定一些属于家庭成员的小暗号,

准备一本特殊的家庭相册,

让孩子参与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常常开家庭会议

……

你不知道,

你为他提供的这些仪式感,

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兴趣激发,

也许能帮助孩子发现一技之长,

也许不能因此培养出一个「汪曾祺」,

但肯定的是,

你一定可以帮助孩子长出一颗有趣的灵魂

没有一对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生,

可是每一对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一生,

教会他,对待事物的仪式感,

其实就是帮他长出有趣的灵魂、

教会他幸福的能力。

仪式感,

是你能给他最好的幸福教育。


 

外一篇: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很难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2017-07-19 云起心理空间

 

孩子的幼儿园毕业典礼、夫妻间的结婚纪念日、家人的生日.....这些重要日子的庆祝仪式,看似无用的形式,却恰恰是家庭幸福的秘籍。

 

这种“仪式”将家中所有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家人平常难以言说的情感表达出来,彼此接纳、认可,并从中获得力量。

仪式感是什么?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培养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比如开学时,新课本发下来,有的同学直接就开始用,有的同学却在家长的指导下细心的给书包上封皮,有些家长还会为孩子设计封皮。

 

包书皮既能防止课本被磨损,也是新学期开始前的小仪式,让孩子意识到,从现在起,要端正态度,好好迎接新学期,之后,孩子每次看到书皮,都会联想到自己开学时的决心。

 

仪式感不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东西,评判仪式感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富足。

 

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

 

仪式感为孩子注入安全感!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

 

睡前故事能够有效的解决孩子不按时睡觉的问题。每天晚上睡觉前,大人握住孩子的手,念图画书给他听。

 

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安心,一个有趣的睡前故事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入眠,也会带给孩子安全感,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睡前故事”成为习惯之后,不用大人提醒,孩子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故事听完了,现在我该睡觉了。”

 

仪式感让孩子拥有清晰目标!

 

在孩子过生日时,为他举办一个仪式。生日前几天,和孩子聊一聊,

让孩子意识到,他即将长大一岁,新的一岁,需要有点新变化。

 

大人和孩子一起商量,在尊重孩子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再想想具体用什么方法,孩子希望写字更漂亮,就要买字帖每天临摹;想学会游泳,可以报兴趣班。

 

目标不用过多,3-5个足以,这些目标就是孩子的生日愿望。生日当天,吹灭蜡烛前,把几个目标重复一遍,在场的家人一起为孩子作见证。

 

这个仪式既能带给孩子目标感,也赋予他们使命感,孩子会认为这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到时,不用家长催促,他们也会自己努力。

 

仪式感给孩子一份美好回忆!

 

别缺席那些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仪式感的日子,家长会、亲子运动会、汇报演出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特别渴望被人重视,家长的出现会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认同感,而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会成为我们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忆。

 

仪式感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不仅孩子需要仪式感,婚姻生活也需要。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对孩子事事上心,对自己却越来越随意,结婚前的诗和远方被生活的一地鸡毛取代。

 

其实仪式感并不空洞,也不是不切实际的浪漫,相反,它是发自内心的爱。

 

在爱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他/她策划庆祝,准备一份简单的小礼物,你们的用心,会让他/她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仪式感使爱情得以保鲜,也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相亲相爱的,我们的家庭很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