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框架结构
(2012-02-14 14:13:19)
标签:
高中诗歌教育 |
分类: 诗歌鉴赏 |
诗词鉴赏框架结构
一、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掌握一般按思想内容分类的内容及情感:
1、山水田园
3、羁旅行役
5、咏物抒怀
7、写景抒情
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形象
1、景物形象(景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2、事物形象(物象)。
咏物抒怀、托物言志中的物。
3、作者形象(抒情主人公)。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4、人物形象(主人公)。
诗歌中塑造的他人形象,即诗歌中的主人公。
(二)语言
1、析炼字
(1)、分析动词
(3)、分析叠词
(5)、分析副词
2、明省略
(1)、省略主语
3、调语序
(1)、定语与中心语倒置:如“碧玉妆成一树高”(高树),“雨里鸡鸣一两家”(一两家鸡鸣)等。
(2)、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危石咽泉声),“云气嘘青壁”(青壁嘘云气)等。
(3)、动宾倒置: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等。
4、品风格
(1)、含蓄
(4)、清新
(三)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对偶、反语、移用、反问、设问、顶针、列锦等
2、表达方式:
抒情、记叙、描写、议论(彼此间会有交叉)
(1)、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2)、描写: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诗画结合、白描工笔、乐景哀情、正侧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感官结合(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绘形绘声绘色)、空间角度(远近高低)
(3)、记叙:叙议结合、顺叙、倒叙、插叙
(4)、议论:叙议结合、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3、表现手法:
赋比兴、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渲染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想象 联想
4、结构章法:
起承转合、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先声夺人、欲扬先抑、承上启下、伏笔照应、铺垫悬念、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首尾照应。
三、理解基本概念
1、意象:是指诗歌中浸透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2、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3、掌握常见术语,积累常用词汇
四、诗歌鉴赏一般步骤:
(一)分析一般步骤
1、看标题,辨内容,揣情感
3、看注释,知背景,明遭遇
(二)答题一般步骤
1、明确解答题干(如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诗句内容,如意象、意境)
3、指向诗歌情感(点明原因、明确情感)
五、必要知识积累
1、常见意象积累
2、了解古代诗歌发展脉络、各时期特点
3、主要诗人生平及常见创作内容、风格
4、古代文化、文字常识积累
5、古诗文名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