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批改基本要求(学生自批)

(2011-05-18 08:35:58)
标签:

高中

学生自批

作文

教育

分类: 作文指导

作文批改基本要求

(用于学生自批作文)

用平等的态度对话   用鉴赏的方式表扬   用幽默的方法批评

一、作文评改常用的方法

: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把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

:加上几个字,把不明确,不生动的语句,改得明确生动。如:

:调动词的排列次序,把不合理的,不顺口的语句,改得合理和顺口。如:

:换个词,换个句子,使原来的语句更合理,更有力。如:

二、批改作文的基本要求

1语气不明的句子,要修改到语意清楚。

2杂乱无章的句子,要修改到条理分明。

3、平板无味的句子,要修改到描述生动。

4、说明观点材料不足的句子,要修改到陈述正确,材料充实。

5、通俗不雅的语句用词,要修改到优美可读。

6、文法使用错误,要修改到正确无误。

7、过于单调无意义的句子,要删去。

8、模糊不清的语意,要修改到意思明确。

9、引述不够正确的地方,要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10、语意前后不一或段落不清楚的地方,要修正到前后通顺连贯。

三、补充说明:

(一)要求

1、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上下浮动。

2、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有创意,新颖,有文采的作文可得50分以上。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酌情加23分;字迹潦草,酌情扣12分。

4、错别字每3字扣1(重现者不计),不足3字不扣,扣到3分为止。不足字数(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个字扣1分。

5、忘记书写题目扣2分。

6、最后分值书写示例:452(题目)—1(错字)=42

7、批语要有总评语和段落文句间的眉批。

8、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在平均分以下。

9、确认抄袭,经核查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最高不超过5分。

10、每篇作文署上批改者姓名

()、关于议论类文章

1.对于借助随笔、杂感甚至杂文样式表达思想阐发主张的议论类文章,要反复审读,谨慎赋分。凡那些能够做到思想深刻、议论风生、纵横捭阖的特别优秀的文章,要敢于打高分;凡那些只会借助随笔或杂文写作形式,而思想苍白、议论平淡、缺乏层次的文章,不能误判高分,而只能按一般议论类的文章标准去如实赋分。

2.由于多数议论类文章偏于简单举例且用例较多,因此,凡有如下情景即可视为有亮点,可以在50分向上判: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论据,而不是尽人皆知的通常事例;所用事例材料能够有论证层次,并不平面展开,不机械重复,每一例都能显示一个小论点或层层递进的。

四、作文批改符号:1981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9种。

 

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

 

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

 

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

 

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

 

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

 

复原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

7.离空号:# #

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置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表示。

 

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

9.空行号:>、<

五、评语的写述示例:责骂的评语,不如用亲切鼓励的评语

1、满篇废话,又臭又长──「语贵实用,要向简洁下功夫」

2、一塌糊涂,不堪入目──「字太潦草模糊,用正楷来写一定更好看」

3、胡诌乱扯,我看不懂──「意思不明白时,要随时问老师」

4、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少讲空洞理论,多写平实有用的话。」

5、潦草不用心,重新抄写──「请你重抄一遍,相信一定好看。」

6、老生常谈,毫无创意──「多提供新意见,要向进取方面下功夫」

 

(批改符号粘不上来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