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乡印记

(2015-12-22 13:58:10)
标签:

情感

文化

旅游

       印象中的水乡,是由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河道和小桥连接而成,河面上有小船,河岸边有依依的杨柳,当然还少不了古街,古街上店铺林立,尽是些百年老店,也总是下雨,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打着油纸伞走在古街上,然后消失在街巷的尽头。

       水乡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因为我一直渴望自己就是个温婉的江南女子,有着诗一样的才情,飘然于水乡的各个角落,用笔也用心描绘眼中的景和心中的情。

       我所生活的小城,背山面海,出城不远处就是港口,能望得见海,只是那海,浑浊、沉静,没有想象中的大海的湛蓝和磅礴。城内也有两条溪,一条名石羊溪,曾是小城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水源,家家户户在此捣衣濯足、洗菜淘米,溪中水草繁茂,游鱼结群,溪上也有几座古桥,溪边也曾有柳树,在春天的时候柳絮飘飞,夏秋的时候柳条飞扬,冬天雪花盖住了桥面,桥就成了断桥,很有诗的意境,这颇有点水乡的味道。只是如今这种景象已不复存在,溪已不成溪,倒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臭水潭,也不见了一棵棵垂柳,就连连接两岸的桥,有的早已破败不堪,有的则被换成了簇新的水泥桥,仅有的一点诗意水乡的感觉也荡然无存。另一条叫珠游溪,发源于上游的小镇,流经主城区,被称为当地的母亲河,前些年也曾河床干涸,濒临断流,这几年经过筑坝、蓄流,河水充盈了起来,再加上两岸都建起了步道,种上了杨柳、夹竹桃等景观树,一下子就成为小城风景最好的地方,每天早晚,河岸两边,满是健步走、打羽毛球和跳排舞的人们。河水的水质好了,鱼虾自然也繁殖得很快,吸引了不少人来此垂钓,据说这里的野生鲫鱼出奇的好,滋补。只是这条河,过于宽广、豪放,没有小溪的灵秀与隽美,丝毫没有水乡的味道。

       这次有幸近距离接触水乡,让我置身于水乡的怀抱好温暖。我来了,就再也不想走了。

       绍兴,人杰地灵,是有名的水乡,无数的文人墨客和伟人名士出生于此或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自不必赘言,光是那悠悠的黄酒香、古老的街巷以及流传千古的故事,就让我醉了。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我来到绍兴时是农历十一月份,已是这座城市的冬天,只是还不是很冷,依然秋意深重,那种有着“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景致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它深深的吸引,那种美岂是四月的景色能够比拟的?四月的绍兴的美,美于外在,有各色花的次第开放,各种绿的喷薄欲出,有江南雨的不时飘洒,光有这些就让人觉得足够美好的了,而此时的景致,则美于内在,飘零的落叶会勾起人伤秋的情愫,阴郁的天气会让人备感几分怀古的惆怅,就连这清冷的街道也弥漫着一种灰色基调,这长长的青石板路也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让人不由得跟着厚重和凝重起来。如若说四月的绍兴是一幅绚丽的水彩画,而十一月的绍兴则是一幅色调单一的山水画卷。而我自是喜欢这灰色的沉静的凝重的绍兴。

       这几天,总是阴天,或下着零星小雨,阴雨天总容易牵着人的满腹惆怅,再加上又走在这条古街上,心里就多了几分感伤。古街叫仓桥直街,由民居、街坊和河道三部分组成,现保存的多为清末民国初年的建筑。古街上无论是店铺、民居还是街坊自有着古街的特点,灰白的墙,雕花的木门,风中飘扬的老字号招牌,还有那一直延伸到街巷尽头的青石板路,都仿佛是那个早已逝去的年代所独有的东西。古越龙山黄酒馆,震元堂老药店,冯家台门,老钱家妇科,揖越楼,石门槛徐氏儿科,这一路走过来,总感觉自己一不小心就跌落进前人的世界里,走在那样的宅子里,仿佛他们就盯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在看。怕惊扰了他们的生活,我不敢发出过多的声音,就连推开门的一刹那间都尽量让“咿哑”的声响轻些,再轻些。

       走过街巷,转弯处见一座石桥,桥叫石门桥,是仓桥直街上数座古桥之一。石门桥象其它所有的古桥,布满岁月的沧桑,我站在桥上看风景,只觉得河岸两边的人家是如此的宁静,千百年来的时光流淌未曾改变这份宁静,这里景色依旧,除了多了一份古朴,除了居住在这里的人已完成了无数代的更迭以外,好象未曾改变太多,就象这河水,还是那么绿,绿得让人有点浮想联翩,忽然就想到了一句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我竟把这桥当成了陆游与表妹唐琬重逢的伤心桥了。陆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史学家,几十年宦海沉浮,心系家国安危,而我独独记住他是重情重义的一介书生。他与表妹唐婉的情,令人扼腕叹息,那一出爱情悲剧穿越历史的千山万水,直至今天,依然令人百感交集。我竟很想去看看那座伤心桥,和他曾在那儿写下千古名篇《钗头凤》的沈园了。

       沈园就在不远处,来到沈园的时候,已是夜晚,伤心桥就立于沈园的入口处,已是一座充满现代审美感的仿古石桥了,已然没有我心目中的意境。整座沈园被夜色包裹着,看不清园中的面貌,其实也无所谓,园中早已面貌全非,当年的沈园已无处寻觅,唯有这首《钗头凤》,还留于墙头,也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与叹息。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感伤的时候总想着喝点酒,三五好友,又加上平时就喜欢舞文弄墨,喝几口老酒,发点随感,那是最好不过的排忧方式了。入夜,想着是否能到咸亨酒店来点茴香豆就老酒,只可惜等我们去的时候,酒店已经打烊,幸好边上的一家酒店经营夜宵,酒是纯正的绍兴花雕酒,下酒菜无外乎本地特色的糟的、酱的和卤的,许多人吃不惯这些口味的,我却对这些口味出奇的喜欢。老酒甜糯而香醇,三两杯下肚,觥筹交错间,话也多了起来,无非是怀古忧伤的一些话题,喝着聊着,光阴在无声无息间过去。带着一些微醺,一些兴奋,一些积郁,一些莫名的怅惘,走在暮色四合的绍兴城,想高歌,也想流泪,而我早已融入古城的夜色之中。

       回到下榻的酒店,却再也睡不着了,不知是酒精的原故,还是我自身的原因。我想我与水乡是有缘的,爱极了这里的水,桥,街,人家,也爱极了这里的风、雨和散落在岁月长河里的爱情故事、揉入空气中的忧郁和深沉,如果光有小桥流水人家,而没有千百年来承载其中的时间积淀,我还是不会喜欢的。站在酒店十五层的窗台往外远眺,星火不是很璀璨,绍兴城本来就不是一个热闹的城市,这里的人歇得早,夜生活不是很丰富,现在已是凌晨时分,更多的人已进入梦乡,象我这般深夜不眠的毕竟少数,因为我本身就不是这里的人,我走不进它的深处,我在古城的门外轻轻地叩响,而这里依然大门深锁。

       第二天,依然下着细雨,我又去了一趟仓桥直街,买了两件衣服,都有着古典的味道。我想穿上身,再走在街上或桥上,可以打伞,也可以不打伞,再配上我披肩的直发,我该有点象是从这水乡走出来的江南女子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当你老了
后一篇:散落的光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