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纠纷谁来管?
(2013-05-25 21:10:37)
标签:
邻里纠纷杂谈 |
分类: 政协论坛 |
邻里纠纷谁来管?
(编导:忆梓
(2013年5月19日
(导视)调查显示,邻里之间“基本不认识,很少主动交流”的占40%;民间纠纷中,邻里矛盾占四分之一。邻里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何越来越少?遇到烦心事找谁解决?《邻里纠纷谁来管?》,《政协论坛》马上播出!
(主持人)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相互关照、相互帮助,曾经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现在我们不难发现,住在一起的左邻右舍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普遍感叹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冷淡了……
(字幕)小品《乔迁之喜》片段
大程子:大家不知道,我刚在北京买套房,五里屯社区。这小区也太大了,人来人往谁都不认识,你说住一个楼层,远亲还不如近邻呢,万一有点啥事啥的,是不是还得互相帮助,你说是吧。我这人是一个热心肠,有人吗?没人。有人吗?
邻居:谁呀?
大程子:我呀。
邻居:哎呀,来了,来了。谁呀,你是?
大程子:我是新来的,我也是那个对门的邻居,我叫大程子。
邻居:不是,你是不是推销保险的?
大程子:你瞅我像吗?
邻居:我跟你说,我车险、人险都不买,赶紧走,赶紧走,快快。
大程子:我不是办保险的,我真不是办保险。
邻居:不是你这人咋这么烦呢?你咋这么烦呢?
大程子:不是,我……
邻居:你还要踹门哪?
大程子:不。
邻居:你怎么回事?
大程子:兄弟你听我是哪的口音?我是东北人,东北人。
邻居:你东北哪疙瘩的?
大程子:东北沈阳那疙瘩的,沈阳的。
邻居:哎呀,大哥老乡啊!
大程子:对。我就在你家对门。
邻居:是吗?你也上这来买楼来了?
大程子:我寻思北京安个家。
邻居:我跟你说,赶紧跟我过来。
大程子:咋了?
邻居:你别在这买了,赶紧走吧,我都要搬了。这小区的人我跟你说有点不正常。
大程子:我没觉得呀。
邻居:昨天晚上,昨天晚上凌晨凌晨两点多吧。
大程子:两点多。
邻居:就底下小区里有个人就喊。
大程子:喊什么?
邻居:我也不知道,我正睡觉呢。我就趴窗户看,他喊把窗户全开开,灯都打开。他这一喊,住户全把灯打开了。最后他说一句老气人了,看看我是谁家的?我找不着家了。他太气人了。
大程子:兄弟不瞒你说,昨天我有点喝多了。
邻居:昨天那是你呀!
(主持人)刚才这个小品除了逗我们开心一笑以外,也反映了我们生活中非常现实的一介问题,那就是邻里之间的陌生与冷漠。对于热心邻居的到访之所以会充满警惕,原因无外乎平时没有什么来往,相互之间缺乏了解,根本就不认识。是什么原因让邻里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邻里之间遇到了烦心事,又该如何解决呢?参加我们今天节目的嘉宾有:市政协常委、市妇联副主席乐敏霞女士;十八大党代表、百步亭社区管委会主任、百步亭总裁王波女士。欢迎两位!关于这个邻里关系啊,武汉有人做了一个调查:在60个人里面,有24个人称“基本上不认识,很少主动交流”,这样的占到了40%,这里面年轻人是居多的;有18个人称“认识的少,怀念昔日的邻里关系”,占30%,这里面多是中年人;还有18人说“见面都认识,关系还不错”,占到了30%,这里面老年人居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
乐敏霞(市政协常委、市妇联副主席):(邻居)生疏产生的的原因实际上是多方面的。我想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居住方式的改变。就是由过去传统的开放型,转化到了现在的封闭型的居住的方式,那么大家的交流就少了;第二个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现代生活,生活的节奏加快,工作的压力也增大,那么年轻人无暇顾及到邻里,也难得与邻里见面,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现在的人口的流动性也比较大,社会治安和过去相比,它更加复杂一些,那么人们就会心存戒备,就是不愿意因为交往过密节外生枝;第四个原因就是新的物业机构的兴起,这就给我们小区管理带来了便利,就是大家有事找物业,就不向相邻的邻居去相求。那么出现这样的一些原因,我想我们要客观的去认识它。
(主持人)现在不仅仅是邻里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还有些人为了一已之利,而伤了邻里之间的和气。这不汉阳的汪爹爹年初刚搬了新家,这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儿,可这新家住了还不到三个月,隔壁的邻居竟搞起了野蛮装修,连共用的隔断墙也给拆了,这事就把汪爹爹气得不轻。
(解说)记者在现场看到,紧邻隔断墙的汪爹爹家,不仅厨房墙上的瓷砖出现了裂缝,连插头也垮了下来。汪爹爹听说隔壁熊女士毕业于武汉知名学校,应该素质不错,便跑去讲理,没想到对方比他还冲动。
(采访)汪爹爹:她要我签字,还有承诺(可以拆墙)。我没有签,我说我们到物业去签。物业的领导不在,五点多钟,施工队的,她的爱人突然冲进来,她抓我的衣服。
(解说)无奈之下,汪爹爹曾就此事向多方投诉,物业方面也下了违规整改通知,可这一切似乎没什么效果。
(采访)物业公司负责人:对方的母亲从广州赶回来,专门为了解决这个事情。现在就是通过做工作,已经全部都做通了,就是说那个地方全部恢复原样。之前闹得很僵,这个事情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采访)熊女士的母亲:(你们现在准备怎么处理呢?)我们第一是来赔礼道歉,第二呢是来给他维修,第三呢就是让两位老人安心、满意,还给予赔偿。
(解说)在采访过程中,熊女士声称,自己从律师和装修公司得到的答复都是隔断墙可以拆。为此,记者特地咨询了律师。
(采访)律师 周静雯:我们认为是不能对邻里,就是相邻人的权益产生影响,就是你不能损伤他的财产权益,那么这是其一。其二,还需要在装修的时候,你要严格的遵守物业的,相关的一些管理规则和装修的规定。那么只要装修规定不允许的,我们认为按照物业管理的规定,也应当是不能够进行敲损的。所以这块呢,希望物业部门给予正确的指导。第二个邻里之间要对这个事情进行协商。
(主持人)还不错,这个纠纷最终还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那么像这样的邻里之间的纠纷并不是个案,在百步亭社区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王波(百步亭社区管委会主任 百步亭集团总裁):对,也有。因为生活在一起啊,牙齿和舌头都会磕着。所以家庭他生活的各种想法,各人的愿望都不一样,就会发生(纠纷)。邻家小孩不注意,可能就把正在吃的水果的东西丢在了别人家的门口,比如西瓜没吃完,它掉在地上,小孩也没说。但是别人就以为你派孩子来把它丢在门口的,两家就会产生矛盾。但是这个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要社区的,我们知道这个情况,我们百步亭的居民就知道,这个肯定不会是有意识的,肯定是谁掉这里了。或者我们物业的发现了,尽快把它扫干净,或者是我的邻居看到了,马上从你家拿着你的扫帚出去,到四楼,你在二楼,你也会把它弄干净。这种(事情)在百步亭,经常你的垃圾放在门口不见了,为什么呢?楼上下来的人就带着走了,因为都住一块。所以一定产生的原因会很多,而且是不可避免。
(主持人)要想从根本上化解邻里之间的烦心事,可能不能等到有了纠纷再去解决,在平时就要做足预防的文章。像咱们百步亭花园社区,每年春节都会举办“万家宴”,就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密切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字幕)2013年百步亭社区“万家宴”
(解说)各家各户精心烹制的菜肴,汇聚了东西南北各地风味;身着节日民族盛装的乡音代言人,从菜肴讲解延伸到各地过年乡情民俗,共品中华大家庭团圆宴。今年春节,百步亭社区居民向全国5000个社区发出倡议,共同参与“不剩饭,不剩菜”家庭文明餐桌行动。居民们以节约、省钱为原则选择食材,用芹菜、山药、番茄、腐竹、莲籽分别取其谐音,制成寓意勤俭节约、反腐倡廉的菜品。其中,由各色水果辣椒切片制作成“家”的外形,外墙则以冬瓜来搭建,倡导家庭“绿色环保”;胡萝卜、藕片、黄瓜造型而成的“自行车”,呼吁交通“低碳出行”。
(主持人)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居民借助这样的一个平台,大家进行了沟通、交流、熟悉、融合之后,有什么事大家都好解决。
乐敏霞(市政协常委、市妇联副主席):都好解决。而且它也不会产生邻里的纠纷,从很小的事变成一个很大的矛盾,就不可能了。
(主持人)但是既便如此,有些矛盾和纠纷也仍然是难以避免的。这个时候应该向谁来求助呢?
乐敏霞(市政协常委、市妇联副主席):居民在发生纠纷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要找到自己的社区。因为我们社区有一个一站式的服务平台,里面有民政的协调员,也有我们的妇联组织,妇联主席,她们都是居民比较信任的社区工作者,他们了解了情况以后,他们就来调解。如果说在他们的调解下,还没有解决的话,就可以找到人民调解委员会,就是刚才说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它实际上就是由很多法律专家,包括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有一些是我们的志愿服务热心人士,他们通过这样的一个调解委员会把双方请到一起来了解情况,针对情况,不上法庭的一种给你判,谁应该怎么改正,谁应该怎么付出,来解决,达成两家邻里之间的这样一种共识,就把问题解决了。
王波(百步亭社区管委会主任 百步亭集团总裁):所以我们有时候也倡导法制化建设和德治化建设相结合,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果能够两家非常好的处理,通过邻里的关系,就不要走这条路,成本会更低,时间会更短,这样可以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