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平凡,才是真正伟大。--南怀瑾
无论是参禅悟道,还是做其它任何事情,仅凭轻奋用功往往收效不大,这是为什么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忘却了一颗平常之心。“自高傲大,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聪明,所以求功心切,进而投机取巧。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成功的人应该以“平常心”去待人接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处理好各种事情。
从前有一个僧人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和别人一样打坐,时时念经,早睡早起,心无杂念。在你的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肯用功了,可我却为什么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命人拿来一个葫芦,一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这块盐倒进去,让他立刻溶化,到那时你就开悟了!”
学僧照着去做,没过多久,跑回来说道:“ 我按照你的吩咐,把盐装进葫芦,可老是溶化不了啊!葫芦口太小,筷子伸进去搅不动
。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接过葫芦倒掉了一些水,然后只摇晃了几下,盐快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
一天到晚只知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
,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还是不解。
禅师继续耐心的解释说:“修行如弹琴,弦绷得太紧会崩断,弦太松又不会弹出声音。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我们常常觉得太累,太苦,太烦躁,都是因为失去了一颗平常心。孩童们的快乐,则正是他们有一颗成人无法再次享受的平常心。所谓“此起彼伏”,所谓“战场无常胜将军”世人如果有一颗平常上进之心,不但不会有烦恼,还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果实。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心态平和,得之不喜,失之不优,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道”。
道是真理,道即是心,心即是道,道不是憑空而來,是有淵源,有道統承接的。追朔自天地之始便有此道,道生天育地,孕育萬物。遠自三代沿流下來之道統,迨傳至孟子以後,因道統西遷心法便不傳,如來佛繼孟子後,於西土單傳一脈,至達摩又老水還潮,傳回東土,六祖以後道降火宅,道統便不在五教之中,五教聖人都承天命而下凡,但也都遵循上天指命的道統,只有承受道統的明師才能傳道的正體與心法。故若無此天命任何仙佛都不敢輕洩天機隨意而傳道。今天大道普傳之機運已到,真道、天命、明師降世是大家的福氣應速術道修回光明本性以復命,若躊躇不前天命收回之時機會已失如何回天呢?
既然道是非時不降,非人不傳,把握佳期良辰,速訪明師求天道,體悟人生四大苦,看透人生的生、老、病、死方是正確的選擇。
平常心即是道,用平常心修道,用平直心行道,體之在心,悟之在性,時時悟之,悟之自性是否已光明,省察自己對渡眾,成全,親民為仁之事定否有疏忽,有怠慢之處,有沒有盡心盡責去做,既明之後,發奮替天行道,代天宣化,拯救苦海之眾生登彼岸,回歸極樂天國。
修身養性」:修道人在世俗人的眼光,在氣界神明的看法是有定位之人,不隨便動怒、發脾氣,說話不輕浮,行動不怪異,不粗魯,是個文質彬彬有禮貌的人。所以修道要格外注意慎獨的功夫要時時提醒自己。
現代修道人以為來佛堂才是修道,走出佛堂即可我行我素,不知道修行是在二六時中;修其行為合乎中道,因中道的表達就是修道。
身、心、性定一貫也,密不可分,酒、色、財、氣、貪、嗔、癡、愛八魔是擾亂本性清淨的禍根,心不正即身不正也。「修身」身者肉體也,肉體是軀殼而已,四大假合而成。簡單一言,身在世間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終有一天肉體還是要歸回天地化為塵土。
如何修其出污泥而不染呢?用心,用清淨的心,才能培養出光明本性,所以養性必先以修身修心為起點。現今修道即是幫助需要幫助以及急需幫助的人,要用同胞之親情,兄弟之情幫助,方為母之兄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