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清除垃圾信息
(2010-11-07 07:57:43)
标签:
中国垃圾发财诈骗短信健康 |
分类: 健康常识 |
与生活垃圾相似的是,垃圾短信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包。既有商业广告,如卖房产、卖电器、推销培训,也有不少非法内容,从无息贷款、帮你报仇雪恨到短信诈骗、招聘男女公关,可谓一个微缩的“黑社会”。
这些垃圾短信,就像一群信息流氓,不仅“人多势众”而且不分时段地进行骚扰。神经衰弱的老王,每天入睡都很不容易,催命的垃圾短信却总是在半夜响起,让他彻夜难眠。提到垃圾短信,在机关工作的霍先生更是火冒三丈,有天上午他一下收到三十多条垃圾短信,烦得他干脆把手机扔到一边,结果晚上就被上级臭骂一顿。原来,垃圾短信占满了他的手机,让他没收到领导的短信。
信息超载让人焦躁
人们为啥会被小小短信惹怒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健康需要适量的外界刺激。刺激太少不行,实验证明,人在一个没有声音、气味和光线的房间呆上3天,肯定会精神崩溃。但刺激太多时,人也容易出现感官及心理紊乱,曾有不人道的研究者把志愿者放到离飞机很近的地方,结果志愿者被活活吵死。
年关将至,人们所接受的信息刺激量本来就有些超载,此时垃圾短信常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另外,短信与电话不同,它是一种让人无从回避的信息,会侵入人的生活空间,破坏人的心理安全区域,让人心浮气躁自然在所难免。
积极清除垃圾信息
集中删除。每天找个时间集中删除垃圾短信,这个过程也是心理恢复平衡的过程。
适当关机。有人开玩笑说,西方人走出门后又回家是因为孩子,中国人则是因为手机。垃圾短信的烦恼也是手机依赖的烦恼,设立固定的关机时间,可以让垃圾短信入侵的时段缩短。
乐观面对。学会从垃圾短信中寻找乐趣。办公室里一位同事报告,“我儿子又来短信了!”原来,她又收到那条著名的诈骗短信:“妈妈,我的手机丢了,请速汇500元到我同学卡上……”大家捧腹大笑。
选择回复。偶尔针尖对麦芒地捉弄一下垃圾制造者,也可以尽快让自己心理平衡。有人收到汇款诈骗的短信后回复了一句“已汇款一万元,查收”。结果,三天后接到骗子的短信,“我去银行几次了,没有看到你的汇款,你这个骗子!”
健康顾问的近期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