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补品有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进补以汤色浓重的红糖水补血,以状似脑仁的核桃补脑,或是用猪腰子补肾,羊肚子补脾,反映了一般百姓虽然不懂医道,
却也孜孜以求,用心良苦。
中层次的补就要讲究温补、热补,补血、补气,补品还要分个君臣主辅。这个层次的补存医家眼中即是用药,只是这些药,单位通常都不给报销而已。
不过进补一定要讲究科学,不能以补代食,以补伤身。中医认为病人和老人在保健运动和摄生养性的基础上,根据体质的不同和防治疾病的需要,适当地辅以滋补药物,对于治疗疾病、延缓衰老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药物终属补偏救弊之品,使用不当或滥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有辨证进补的问题。
中国历代的养生学家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了不少对抗老补虚有效的药物,它可以分为益气、养血、滋阴、补阳几个方面。病人或老人在用补药时,应根据病因而补。例如老人血气已衰,不适于大补蛮补,否则,适得其反。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如果父母经常让他们服用蜂王浆、花粉食品、人参、虫草等补品、补药,容易导致假性性早熟。
如果经常给孩子服用补品补药,即使孩子还是学龄前儿童,甚至是未满周岁的婴儿也可能会发生乳房突然增大,阴茎变粗,或阴道流出白带样的分泌物等。这样,反而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南方女人坐月子,要吃桂圆、红枣、当归熬乌脚鸡;北方女人则吃红糖、小米、鸡蛋,风格虽大不相同,但都是为了“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