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Editor卢昊&左为·Text卢昊&霹雳·Photo童梦& “我们的全家福”全国大征集活动来稿·Make up 徐帆(陈镘西)&张静初(张帅)&李晨&张国强(马锐)·Assitant Editor 沙帆&刘磊·Designer 王立娜
http://s8/middle/64b9aeb2t8b77fc8f3e57&690
http://s9/middle/64b9aeb2t8b77fcf9f618&690
冯小刚
“世界上的人都喜欢圆满的事情”
为了《唐山大地震》,冯小刚再次出现在媒体面前。尽管他有百般的不愿意,但他还是要为自己的作品“吆喝”。这也算是他这样的一个大导演不得不屈服的“潜规则”。
当他略带疲惫的眼神,在午夜11点多看见我的时候,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关于《唐山大地震》,很多问题和故事他都已经重复了无数遍。面对我,他警惕地准备再一次复述那些已经程式化的答案。
幸好,我没有问,而是跟他探讨起关于全家福的话题。他稍微松了一口气,认真回忆起关于他的全家福。很可惜,他并没有特别美好的全家福回忆,从小家里就只有他、姐姐和妈妈三个人,全家福也就这三个人。后来成了家,也是三口之家,家里条件好一点的时候,他的妈妈又去世了。说到全家福,冯导想起自己和姐姐很多年都没有拍过照片,也算是个小遗憾。冯小刚的家里摆了不少照片,除了剧照就是徐帆和女儿。“现在拍照很容易了,到处都可以照一张,但我印象中的全家福应该是那种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到照相馆里照的那种特别正式的才叫全家福。”
关于全家福的话题没聊多久,他的助手打断了这次谈话。时间已近深夜。
“我的电影一直在表现一种人道主义,尽管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情怀,但展示的是温暖的东西,比如《手机》中严守一和奶奶在一起的镜头。只是以前我用调侃玩笑的方式,这次是用一个动人的故事,我没有希望把眼泪作为卖点,但不可否认这个故事是感人的。当我自己看到徐帆演的母亲和张静初演的女儿在32年后再相聚的时候,我自己也很感动。这是一种希望,哭过之后不是悲凉,而是暖洋洋的,我不喜欢电影的结局是绝望的。”
冯小刚在最后补充到。说完他站起来喝了一口已经摆了很久的绿茶,熄灭了手中的烟,很郑重地跟我握手道别。然后深深舒展了一下自己在沙发上坐了已经三个小时的身体。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没有攻击性的人。”
如果没有镜头,冯小刚的风格和他的好友王朔其实在本质上有点像。敢说敢做,不惧怕回答任何问题。没有官方答案,多尖锐的问题都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喜欢赚眼球的媒体就会经常制造出“冯小刚炮轰某人或者某事件。”但其实,如果你在聊天现场,那么这个所谓的炮轰不过就是认真回答那么简单而已。在娱乐圈混了这么多年,冯小刚骨子里的东西完全没有变,不会拐弯抹角,不会逢场作戏。简单、认真是他的原则,但也就因为这样,他对那些跟他释放善意聊得来的朋友死心塌地的好,跟那些故意招惹他、激怒他的朋友总是发生冲撞。“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没有攻击性的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媒体会把我塑造成一个攻击性很强的人。”
他一直羡慕老搭档王朔的那句“我是流氓我怕谁”。“王朔牛的地方在于他完全不在乎任何人,不会有求于任何人,所以他想说什么说什么。而我还不行,为了我的电影,我还是要跟媒体搞好关系,时不时的给自己惹一肚子气受。这也没办法。”他感慨于王朔可以完全游离于社会利益群之外,陈道明已经可以完全沉浸于高尔夫的休闲生活,而他还是为了电影的梦想起早贪黑。“我最近每天也就睡3个小时,陈道明找我打球,我说我有事,陈道明说我还没活明白。”
冯小刚说到“没活明白”时吸了一口手中的烟,然后没什么表情的放空了一阵。然后剁了一下手中的烟灰,舒展了一下自己,换了个姿势坐在沙发上。
“现在的很多孩子活得真实,像那个说自己喜欢在宝马里哭的女孩子,多真实,她就是喜欢那样的生活,就可以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也想,但不敢说。”
冯小刚是少数几个敢于谈也愿意去谈时下社会的导演,因为他沉淀够了资格,回头去看冯小刚的作品《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一声叹息》、《集结号》、《非诚勿扰》,这些记录了每个时代的特征和人性,而串联在一起,便是一个时代的变迁。这些在冯小刚年过50之后日渐被大家所认可。也许还会有人认为冯小刚每次对于票房的预测都是有点“不可一世的自夸”,但其实对于冯小刚自己,他太知道自己的电影是拍给谁看,也就因此知道会有多少人去看。
“我的电影一直在展示人道主义。”
在聊全家福的时候,冯小刚说这次表现的这个家庭的故事,完全是因为被小说《余震》所感动。而当时读到小说时不具备拍摄这个电影的技术支持和费用支持。还原一个23秒的地震需要的费用可能是以往一部电影的投资。而如果应付做了,做一个很虚假的地震场面,就会让整个故事不成立。到了2008年,很多机缘让我又想起这个故事,而这时客观的条件也变得更成熟。电影中这个23秒的地震做得非常逼真,逼真到让观众可以看到仅仅23秒带来的灾难和绝望。“其实这些也只是辅助作用,它让你相信由此引发的未来32年的故事是成立的,二者有非常直观的联系。”
《唐山大地震》的媒体试片会,一向挑剔的影评人和媒体人都被电影感动。也许这部电影凭借冯小刚三个字就可以吸引一部分人走进电影院,而靠着口碑,便可以取得巨大的票房成绩。但商业电影做到今天,冯小刚还是愿意站出来为这部电影宣传。不论如何,这是在冯氏电影体中第一次出现的电影题材和类型,这也是第一次,冯小刚把“人道主义”这四个字说得掷地有声。
冯小刚家里进门的长廊上挂满了自己电影的海报,《夜宴》、《集结号》而一路向前。走廊拐角处一架摄像机展现了他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未来,他可能还是不会活得太明白,因为《唐山大地震》的宣传结束,他就要投入到《非诚勿扰2》的拍摄中,而后又是新一轮宣传。
http://s14/middle/64b9aeb2t8b7800b0ca3d&690
http://s16/middle/64b9aeb2t8b7800eddf4f&690
http://s13/middle/64b9aeb2t8b78012ad0dc&690
http://s3/middle/64b9aeb2t8b780167dbf2&690
二十问冯小刚
F:作为一个北京人,你对唐山地震最直观的认知来自哪里?
G:那会儿我18岁,在北京。醒来的时候听到屋里所有东西都在响。地震发生的瞬间我被我妈推着往外跑,但当时门开不开。从楼梯逃生时几乎一步好几个台阶,从没想过自己能跑那么快。到楼下看到很多大人都没穿什么衣服。然后就是开始给家里搭建地震棚,别人家都很多人手,我是单亲家庭,家里就我妈、我姐和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觉得自己这个儿子终于派上用场了。
F:为什么会想拍这样一部电影?
G:很多年前我看过作家张翎写的一部小说,小说的名字叫《余震》,看完以后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一个冲动,想把它搬上银幕。但是制作这样一部电影,它需要巨资的投入,钱少了拍不了,所以当时没敢碰这个题材。刚好2007年的秋天,唐山想拍一部纪念唐山大地震的影片,为这个事找到我。我向唐山推荐了这部小说。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这个电影才得以实现。
F:这部戏具体花了多少钱?
G:?只能说是我个人拍过的片子中最贵的,也是华谊单片投资最高的一部电影。
F:因为特效的原因?
G:是的。地震如果做得不像,整部片子就不成立,所以地震的表现和1976年的唐山是特效主要做的。唐山在1976年被夷为平地,要拍就要建一个唐山。我们想国内的团队肯定做不了,好莱坞说真正好的也不在好莱坞,在新西兰的威塔工作室(《指环王》特效公司)。我们就去了新西兰,威塔为我们介绍制作步骤,说要达到你要的效果,至少需要2000万美元。最后他们帮我们做模型,搭了一条街,全是1比12的模型,做了10个月。然后还要请韩国团队做地裂的效果,把设备铺在地下,然后种树埋土。做三维主楼的倒塌需要全系扫描这个楼。我们调来了军用设备,一架在那儿,这楼就是透明的,每块砖的比例都清清楚楚。拍这部电影我们使用了所有能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
F:特效是一个很大的看点吗?
G:特效做得非常好,但这不是主要的地方,只是让电影成立的一个客观的环境条件。
F:所以《唐山大地震》并不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灾难片?
G:??《唐山大地震》仍然算是一部灾难片。这个灾难不仅仅是在地震发生的那23秒。地震只发生了23秒,余震却持续了32年。我们所说的余震32年是指对人心的伤害。当人性被天灾逼到一个角落里,一个绝境里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亲历者内心的崩溃和坍塌。这种崩溃和坍塌是不能愈合的,它伴随着他们日后每天的生活。几十年过去了,废墟已经被清理得了无痕迹,震塌的房子也都重建、恢复,但内心深处的这种伤痛,这个伤口,实际上一直没有愈合。几十年的时间,我觉得这些亲历者,这些失去亲人的人,他们每天就守着他们心灵深处的废墟在度日。当灾难的飓风扫过之后一切都不复存在,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靠着这唯一剩下的亲情支撑着他们的生活,这是他们活下来的希望和勇气。
F:就像片中徐帆饰演的角色?
G:是的。所以最后的结局让他们母女相见,就是希望表现这种亲情,是一种释怀,而不是一种仇恨。如果那个母亲到最后临死都不知道她的女儿还活着,或者是女儿有一天谅解了妈妈回去看她的时候说老人家刚刚去世。那这个故事就凄凉了。
F:你还是传统中国人的心态,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G:这不是中国人的传统吧,世界上的人都喜欢圆满的事情。
F:灾难不过是个形式?虽然花了很多钱。
G:是。这是非常人道主义的一部电影,也可以说《大地震》是一部内容大于形式的电影。往往拍灾难片会拍成形式大于内容,但是我们这部电影,我希望它是内容大于形式。我们要拍一个故事,它真正震的不是这些房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成功了。
F: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都哭了!
G:那我说声抱歉。我的初衷并不是想让大家哭。
F:这是否跟你以往喜剧搞笑的路数不同?
G:我是拍商业电影的导演,但《唐山大地震》不是娱乐片,抱着看娱乐片的目的去看《唐山大地震》的观众肯定要失望,因为它真的不娱乐。想看娱乐片的观众,可以在年底看我们的《非诚勿扰2》。
F:拍摄这么大的影片,有遇到困难吗?
G:最艰难的还是对整个地震氛围的营造,因为这个效果的营造很技术。我们的电影工业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们要有很多的外援,要请韩国的,请英国的,请南非的等,大家一块来做这个事,我们拍摄的时候因为时间的原因,季节的原因,好多都是不能克服的,这一切都是非常困难的。老实说导演这部电影的时候,当时觉得每个坎都过不去,在你面前无数道坎。当你把它们都克服以后,现在再问我,反而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也都过来了。
F:在唐山拍这样的电影会有什么特殊的遭遇吗?
G:拍这个戏我们要经常封路,而且一拍就要上道具车,交警要拦。但现在的唐山很繁荣,路上车很多,换别的城市会非常困难。但唐山老百姓都知道我们来拍《大地震》,所以司机们特别理解,没有人按喇叭鸣笛,没有任何一次不耐烦。包括我们去了很多唐山当地的居民家看,由于媒体的报道,很多市民也都知道是《大地震》的剧组,所以都非常热情地迎进门,这些都是在其他城市没有的。
F: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G:感动的地方太多了。其中一场烧纸的戏,就是地震10年以后,大街小巷都在烧纸。拍这场戏时,我们请了很多群众演员。我们跟他们说我们在拍烧纸的戏,如果你们也有地震中失去的亲人,你们也可以跟他们说说心里话。当他们开始说起来的时候基本就停不住了,而且是声泪俱下。30多年过去了,你可以看到那些老人,他们望着那些燃烧的火焰,往里头续纸时,就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跟亲人说的那些话,每一句其实都像锥子似的在扎你的心。拍那场戏我印象非常深。整条巷子里头一片哭声。我说“停,停,我们拍完了”,他们说“我们停不下来”,我们都拍完了,那些人还都蹲在地上,守着那些余烬在哭诉。
F:这是你事隔多年之后再与徐帆合作,给她多少分?
G:首先我可以说这可能是徐帆演的最好的一部戏,也是因为这个角色非常适合她。我觉得徐帆的能量在这部电影里头有个大的迸发,她撑起了整部戏。
F:陈道明这次算是友情出演?
G:陈道明根本不谈片酬的事,就说小刚,如果你需要我演这个戏,我经历过这个地震,我愿意做这么一件事,为这些死了的人。所以钱不钱的无所谓,你给多少算多少。
F:这次推出的IMAX版本,是想抢占这个领域的第一人吗?
G:?其实《集结号》的时候,美国IMAX公司就找过我,但当时我们没有准备,所以一些素材没有保留好,就流产了。这次《唐山大地震》,他们又找上来,在开拍前就已经确定了会有《唐山大地震》的IMAX版本。对我来说和拍以往电影没有区别,所有的东西都一样,唯一不同就是全部弄完以后,要把素材提供给对方一份,然后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制作,就能出来IMAX版本的电影了。
F:你对票房的预测总是会被质疑?
G:现在有很多导演出来预期自己的票房,实际结果跟自己的预期相差十万八千里,也没什么人出来质疑。但每次只要冯小刚一说票房,马上会引发一片质疑。我也很奇怪。
F:但五亿票房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G:实际上我对《唐山大地震》的票房还是保守说法,没有多说。以前都是媒体问我,今天我问你一次,请你仔细回忆一下冯小刚哪次对自己电影票房的预期没有兑现,冯小刚对自己电影的票房到底有没有说过大话?
F:没有。
G:我谢谢大家,今天终于公正了一回。我随时欢迎想来挑战的电影7月22日和我们《唐山大地震》同时上映。如果有人不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说,那等到电影上映他就会明白了。那将更加证明我所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