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跟在爸爸妈妈身后的“小尾巴”
慢慢长大,一点一点的远离父母,想想就觉得心酸,可是即便如此,为人父母者依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勇敢,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翱翔,为此,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磕磕绊绊时,强忍着内心的不忍,有意忽视她们“求救”的小眼神,只为锻炼孩子的坚强品质。

第一次当妈妈,小心
有朋友跟我说:“家乐乐表现的真不错,小小年纪,不怕疼也不怕累,摔倒了不哭也不叫,自己站起来就满血复活了,我家孩子就不行,诶次摔倒都哭的稀里哗啦的,不拉根本就不起来。”听了这番话,我仿佛看到了初为人母的自己,大宝慧慧出生后,我做什么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孩子这里磕着,那里绊着了,他的一个转身,都足以让我悬半颗心,因而总是寸步不离的跟着孩子,绝不让自己离开半步。孩
子不小心摔倒,我总是心疼不已,立马抱她起来,前后左右的检查,生怕孩子孩子那里摔坏了。渐渐的孩子也感受到了大人紧张情绪的感染,习惯了被大人哄,每次跌倒的时候都坐在地上哭一会,等着妈妈抱。
新手妈妈转型记--狠心
面对孩子的娇弱,我深知不能再让她像温室里的花朵般成长,否则孩子的依赖思想会越来越重。父母不能一辈子陪在孩子的身边。她们终究要学会独立,为了孩子的奖励,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孩子培养的更勇敢、更独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慧慧再次摔倒的时候,a心受怕,下意识里想要去扶起她。不过一想到这样做只会让变得更加的不堪一击,只好狠下心来,任由他坐在地上,假装没看见,和身边的朋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眼睛却总是忍不住偷偷地向慧慧,想看看她有什么反应。慧慧的第一反应是四下瞧瞧,看见我并没有留意到她摔倒了,便带着哭腔惊呼:妈妈,我摔倒了。我假装淡定的说:“每个小朋友都有可能摔倒,没有关系的,自己站起来吧。”听我说完,她并没有站起来。而是坐在地上不依不饶的说:“妈妈,你快拉我起来,我疼。”我克制着自己,继续她:“宝宝,你看看其它小朋友摔倒了都是自己站起来的,如果你一直要妈妈啦,其他小朋友就不愿意个你玩了!而且自己摔倒就要自己站起来,这样的孩子才是最棒的。”慧慧似乎受到了鼓舞,见我根本没有去拉她的意思,磨蹭了一会就自己爬起来去找小朋友玩去了。
慧慧的依赖思想还体现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之中,一起玩耍的时候,如果有小朋友抢了她的玩具,她也只是看着,然后央求我给她拿回来。刚开始的时候我会答应,后来为了培养慧慧的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跟她说:“要学会大胆的去找抢你玩具的小朋友,请他把玩具还给你,不能总是找妈妈。”慧慧听完后并没有如我所愿。我心一软,准备再次出马,朋友及时劝住了我,说这种小事,小朋友可以自己解决,看着慧慧那救助的小眼神,我只好装作无动于衷,几次之后,慧慧迈出了第一步,他没有去和小朋友沟通,而是直接把被抢走的玩具拿了回来。我趁机告诉她说:“虽然是你的东西,但是拿走之前也要跟小朋友说这是你的玩具,现在你要玩了,或者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经过几次锻炼之后,慧慧学会了怎样跟小朋友交流,以后出现了类似的事情,都是她自己解决的。而且她还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我的担心也就不存在了。
再次当妈,称心
有了带慧慧的经验,带乐乐也就轻松多了,不管踏实摔倒还是哭着找妈妈,甚至是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被推到,不管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意外”我都能处理的得心应手,不会像第一次当妈时那么紧张兮兮。俗话说“慈母多败儿”有点沉重,但是却不无道理。如果父母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狠”下心来,给孩子更多的独立机会,孩子一定经不起日后的风雨。
(本文已发表于心理育儿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