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点认识

(2017-06-09 14:50:51)
标签:

论文

分类: “八个一”教学技能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之良训可归结为一点,他们主张读书和写文章的自然性(即文章读多了,读熟了,就自然会写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一周就几节课,读就更讲究合理性、科学性,精读、品读、赏读,读出内涵,读出体悟,读出情感。基于这样的读,“写”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言可议,是一种水到渠自成的过程了。正如叶老所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从四年级开始就要侧重训练学生写好一篇完整、连贯、通顺的话,到五年级教师再扶他们一把,设计好写作坡度,架设阶梯,让学生攀上去,摘着果子,循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读写结合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深研教材,捕读写之点。
细细翻阅中年级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深思熟虑、匠心独运,这无疑成为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我们认真把握教材,适时适度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就能使阅读和写作双丰收。
二、感悟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当我们需要学生谈出自己有个性想法的时候;当我们需要学生发表有深度见解的时候;当我们需要学生表达内心切实情感的时候;合适的安排写话,我们就可以见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看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为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安排的读写结合训练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批注文章重点内容时进行读写。
批注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平时我们会要求学生分对词句的理解、对方法结构的感悟、和自己的感受几个不同方面来做批注。今天就以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为例。例如:11课《观潮》中“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当然这是这篇传统课文里比较经典的一句了,它用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个角度形象、具体地写出大潮水势之大,来势之猛,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奇异。在这里,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做出批注,批画出自己读到这句话时的感受,自己的理解,就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写:从这两句话我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宏大,景色非常的壮观。我们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感悟作总结并加以升华,“是啊,作者用了两个比喻句把钱塘江大潮的气势描写的多么辉宏,从这儿,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才叫天下奇观。”这样,既总结提升了学生的发言,又对修辞方法进行了点拨,就能达到比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结合教材的空白处加强读写。
根据课文内容,对文中没有继续说下去或没有说出的部分展开想象,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写作方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不仅对习作极其重要,也对创新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去启迪、开发提高、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利用课本内容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1)关注省略号。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它向我们传达的信息不能视而不见。例如:二课《山沟的孩子》最后一句“他们一定能迎来灿烂的黎明”以及结尾用的省略号,我在这里引发学生的想象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设问:“灿烂的黎明”指的是什么?请你们展开想象,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学生可以继续说一些鼓励的话,也可以描述未来山沟里的学校,还可以畅想将来山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然后写下来。第六课《小珊迪》中的11自然段中,小利比向“我”叙说哥哥的悲惨遭遇时,最后说道:“说不定他会死的……”我启发学生:“此时利比的心情如何?这里省略了什么?”大部分孩子认为省略了小利比的话。我接着让孩子再默读这段话,引导孩子更深入地内容,走进情景。让他们写一写,但不要有重复的语句。有的孩子写到:“小利比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禁不住伤心地哭泣起来。”学生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体味了人物的心情,将课文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
(2)排比句式。30课《在古观象台上》第二自然段:“我轻轻地踏上石阶,缓缓地向上走去,……为什么有风霜雨雪? 为什么有四季变化?为什么有白昼黑夜……”这句话连着用了三个“他们”,连着用了三个“为什么有”和一个省略号,以排比句的形式,一方面展现了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另一方面表现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不屈的探索精神。在学生个人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开想象补充内容,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3)重点内容的补充。什么是重点内容的补充呢?比如:《马背上的小红军》主要是通过对小红军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表现小红军假装不在乎,假装轻松,想不要拖累陈赓的内心想法,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但文章的第一段却花重墨对小红军的外貌进行了刻画,那么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从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上,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站在全篇的角度上,就会想到小红军实际上体力并不比陈赓强,他也许好几天都没吃一口粮食了,以前圆乎乎的小脸现在瘦的竟显那双大眼睛了……此处对外貌的描写意在突出、衬托小红军的艰难处境。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抓衬托重点内容的地方引导学生想象动笔。
3、理解文章精彩内容之时,个性改写,增强课文的感染力。
我这里所谓的改写是从文体的改写和人称的改写两种不同形式说明的。人称的改写有利于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加强切身感悟,增强课文的感染力。例如:《六个馒头》中“女孩子和班长一起来到饭厅,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香喷喷的馒头,她的眼圈红了。”就可以发动学生转换角色,如果你就是这个女孩子,当时在班长及同学们的簇拥下你来到饭厅,吃着香喷喷的馒头,眼圈红了,当时会想些什么。而文体的改写则是利用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情感,增强课文的感染力。我们经常做的就是在学习寓言、古诗之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会要求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情感将古文进行改写。例如学习《回乡偶书》这首诗时,当学生和作者一起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中,一路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儿童问语,心情低落,引发内心无限感慨。再读古诗,加入自己独特的理解,进行改写。孩子们的改写内容令人读后,内心会升起淡淡的悲凉之情,感触颇深。再例如:我在讲课文《迎接绿色》,在理解第8自然段一整段的优美词句时,也应用了对于文体的改写。我在引导学生想象这段所描绘的美景并结合课件欣赏后,将这段文字改写成小诗,然后配乐朗读,这样文体的改写既令学生感到新颖,又将美的情景在头脑中加深了印象,也与作者的情感上产生了一个共鸣。
4、学习重点内容后,经典概括,精炼、提高学生认识。
以前我总认为一提到读写结合就要在课堂上完成,而且一写最起码要写一两句。培训之后才发现我的人是有多么死板和偏颇。王文丽老师说我们要深入研究字词构建起对词语理解与课文理解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读写结合的体现形式可以是篇、可以是段、可以是句子、更可以是词语甚至是一个字。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3至6自然段之后,就可以让学生每段选一个字来概括四个季节景色的不同特点。再如:学习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后,可以问学生:学完本课,给你最深的启示是什么,请你用一句精妙的话写下来。这样,用字、词、句概括出学习内容或自己的感受,以这种方式来精炼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
我想我们对读写结合的态度应该是期待的,作为高年级的老师,站在孩子一生的学习角度上,我想我们能做的应该是有心的引导与渗透,让孩子情到深处不得不发,话到嘴边不得不说,以老师的示范和看似不经意的安排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细心体会,表情达意的习惯,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培养他们用爱心、细心、真心去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的人生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