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节中国音乐改良说

(2010-03-22 22:10:14)
标签:

高等

音乐

院校

中国

历代

乐论

杨赛

冯雷

博士

杂谈

分类: 第七章近代乐论

第一节中国音乐改良说

匪石

 

今日乐曲之号称稍古者,乃推昆曲。昆曲始于明嘉靖之岁,逮今未远,而能者盖寡。而所谓京音,所谓秦声,所谓徽曲,风靡中土,迭为兴废。鄙哉,亡国之音也。

故我敢下一断语曰:世人其言乐,苟有言,则于古乐今乐二者,皆无所取焉。何以故?以皆负绝大之缺点故。

一、其性质为寡人的而非众人的也。世益进文明,则众人会合之事,月不可计,日亦不可计,萃此离涣,厥惟音乐。故乐学界说,当以和众为第一义。吾国人性质则大反是,亲朋二三,团首絮语,呺然自足,以为大乐,则字曰清淡。若众客杂聚,披陈演解,偶一厕足,皱眉以为喧,疾首以为可厌。其于乐也,亦自寡人方面为种种之发达。而器亦随之,如琴如瑟。如管如箫,皆足以悦少数人之耳,而不满于多数人之希望者也。客有歌郢中者,《下里巴人》,和者数十;若为《阳春白雪》之曲,和者不得一焉,此以和寡为曲高也。伯牙善弹琴,崚嶒如高山,潺潺如流水,弹曲未终,喟然长叹,想望知音,恨未得遇。吾叩其怀,若以人知为大耻,必极于世无知音,而后自以为得也。虽然,孟子有言,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其终言曰,与民同乐。参观问答,盖含有众人会合之意味,惟理涉政治,于乐无取。又以古乐俗乐为别,则自破除自障碍,犹之不知乐也。故乐也者,所以汇合不齐,而使倚托于一途也。昔者东西大宗教家,莫不由之。唯佛与耶,亦已明验。佛乐衰矣,耶氏足迹所至,必建会堂,小或仅如田舍,纵横不十步。然户内乐座杂列,每说教时,歌弹间作。听者其心如窅,向所怀虑,至是尽释,皈依顶礼,莫敢或畔。何哉?其声有消化万有之力,又以起参会者之感情也。故今日言音乐改良,首当注重斯义。

一、无进取之精神而流于卑靡也。夫音乐与国民之性质有直接之关系,其肇音也卑,其作气也必馁。古乐虽不可得闻,然模拟其声歌,仿佛其衣冠笑貌,或以高尚,或以慷慨,或以和平,或以强鄙。是数德者,盖有之矣。若曰直取进行美盛圆满,则吾未斯之能信也。虽然,犹有此数德也。今日适于我国民之嗜好者,更复何等?昔尝品骘时乐,评昆曲之辞曰,昆曲如野花,如山人。人因之以弱,国因之以衰,然犹不失为洁也。评北曲之辞曰,北曲如泥醉,如梦呓,顽人之写照也。评秦声之辞曰,凡乐有七音,秦得其一。非正也,其为衰也伤,其为乐也淫。心如促,耳如窄,则纯乎亡国之音矣。评诸杂曲之辞曰,此婢妾之声也,胡为乎来。嗟乎国民,其口其声,而乃若此,其学为奴隶与欤?原夫圣人作乐,所以一国民之感情而已,而又随其修养程度之高下,以为嗜好厚薄之差异,《乐记》所列琴瑟钟鼓之效,万莫逃之。世有知者,移其植果于德教,吾知获效必矣。而顾使市井鄙夫,恣为播弄,以斫丧我民良,灭绝我种性。呜呼,此非俳优之罪,而实今日言教育者之罪也。

一、不能利用器械之力也。器械力有未至,虽以智巧之士,又益以时日,而所费劳力与所用时间,常与器械力为反比例。故欲一般普及,转呈大难。吾国丝竹之节,盖甚单简,非技术熟习者不能用也。反之,西乐乐器,皆自学理上倍征其利用,操纵离合无不如志。康熙时,西乐流入于中国,尝采其五线音谱,以符合于吾国乐器,音节顿合,忽增美备。昔释氏为众生说法,铙鼓方作,一时十方菩萨,皆来临会。吾国亦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之说。乐之感人如此,其深切著明也。(今释经所传咒语,度为释氏乐谱。释氏传其音,吾国传其义。故吾乐亡,释乐不亡。若今佛者学习咒语,不能冥契神合,则以佛者口语,已异梵音,以精神不足以贯彻也。)故使圣人作,制定乐律,上则求之帝释,其次亦当博采东西乐经,以为中乐新之先导,而不然者傎矣。

一、由于无学理也。乐为六艺之一,其所建筑,必以学理为基础。吾国乐谱,其在古昔,未尝不特别发达,别以五声,序以十二律,叠积音字,以作音节。又重积之,以为音曲,故秩然可寻也。奈沿流昧源,谱曲尽佚。今乐之以谱名者,劂惟弦琴。然奥深难喻,习者盖寡。“班志”、“乐律”二书,足称是矣。而理与器违,非适于用。自余各器,无所谓曲谱者矣。且我国又以师传为贵者也。孔子大圣,犹师师襄,鄙夫略得毫末,诩然自夸,不以人告,又不欲笔之于书。故旧乐日益消灭,而新作亦复绝响。负兹二愆,无惑乎日底于浮薄佻file:///C:/Users/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693.png之域也。故能占学理上之优等者,要惟泰西之乐。乐不一曲,曲不一谱,其始也能因,其终也能悟。故将来有研究音乐普及问题者,首宜注意于是,而尽洗向者师匠秘传之锢习,或一当耳。

然则今日所欲言音乐改良,盖为至重至复之大问题。诗亡以降,大雅不作,古乐之不可骤复,殆出于无可如何。而所谓今乐,则又卑隘淫靡若此,不有废者,谁能与之?而好古之子,犹戚戚以复古为念。虽然,吾向言之矣,古乐者,其性质为朝乐的而非国乐的者也。其取精不弘,其致用不广,凡民与之无感情。何以知其然也?魏文候谓子复曰,吾端冕以听古乐,则惟恐卧,其不能发人美感明矣。且我非敢谓必尽弃旧乐也。虽然,徇其名而失其实,于我亦恶乎取。抑我又有一确例焉,则日本今日是也。维新之前,所用乐器,若琴、笛、琵琶、胡弓、三味线之属,类皆出自中土。明治改革,盛行西乐,自师范学校以下,莫不兼习乐学,未闻有妨于国民也,而今日犹日以音乐普及为言。嗟我国民,若之何其勿念也。

故吾对于音乐改良问题,而不得不出一改弦更张之辞,则曰:西乐哉,西乐哉。西乐之为用也,常能鼓吹国民进取之思想,而又造国民合同一致之志意。其大别二:曰雅乐,则学校及家庭之所用也;曰军乐,则军队及种种进行时之所用也。日本则军乐兼及于学校。庆应塾者,学校之原动力也。校中起居坐止,皆以军乐,盛之至矣。故吾人今日尤当以音乐教育为第一义:一设立音乐学校,二以音乐为普通教育之一科目,三立公众音乐会,其四则家庭音乐教育是也。吾国家政之衰,至今至极,乃至父子相仇,兄弟相阋,妻子相怨。盖古说主严,谓家政如国政,而其敝乃如此。积压之极,遂生溃乱,甚或投身于佚不洁之地,以戕其生,以破其家,以妨其社会。究其原始,则皆以家庭无音乐教育故也。咆呼,入其国,过其都市,弦歌之声,阒焉不闻;但见青楼丹楹,管弦杂列,冶郎游女,嘈杂笑谑,若之何其不不淫且佚也。

夫我非能知音者也。顾以为不言教育则已,苟言之,其必以感情教育为上乘。盖感情者,使人自入于至情之范围,而未尝或叛者也。夫论事不外情理二者,泰东西立国之大别,则泰东以理,泰西以情。以理者防之而不终胜,故中国数千年来,颜、曾、思、孟、周、张、程、朱诸学子,日以仁义道德之说鼓动社会而终不行,而其祸且横于洪水猛曾,非理之为害也,其极乃至是也。以情者爱之而有余慕,而又制之以礼,则所谓人道问题,所谓天国,所谓极乐世界,皆互诘而无终始。至情无极,天地无极,吾教育亦无极。嗟,我国民可以兴矣。

(《浙江潮》第6期,1903年6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