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坊记序 03,04
(2010-03-17 11:59:15)
标签:
教坊记序杂谈 |
分类: 第四章隋唐五代乐论 |
第四节教坊记序
崔令钦
昔阴康氏之王也[1],元气肇分,灾沴未弭。水有襄陵之变,人多肿腿之疾。思所以通利关节,于是制舞。舜作歌以平八风,非慆心也。春秋之时,齐遗鲁以女乐。晋梗阳[2]之大宗,亦以上献子,始淫声色矣。施及汉室,有若卫子夫以歌进,赵飞燕以舞宠。自兹厥后,风流弥盛。晋氏兆乱,涂歌是作,终被诸管弦,载在乐府。吕光之破龟兹[3],得其乐名称,多亦佛曲百余成。
我国家玄元之胤,未闻颂德。高宗乃命乐工白明达造道调道曲[4]。玄宗之在藩邸,有散乐一部,戢定妖氛,颇藉其力。及膺大位,且羁縻[5]之。常于九曲阅太常乐。卿姜晦,嬖人楚公皎之弟也,押乐以进。凡戏辄分两朋[7],以判优劣,则人心竞勇,谓之“热戏”[6]。于是诏宁王[8]主藩邸之乐以敌之。一伎戴百尺幢,鼓舞而进。太常所戴即百余尺,比彼一出,则往复矣。长欲半之,疾仍兼倍。太常群乐鼓噪,自负其胜。上不悦,命内养五六十人,各执一物,皆铁马鞭、骨*之属也,潜匿袖中,杂于声儿后立。坊中呼太常人为“声儿”。复候鼓噪,当乱捶之。皎、晦及左右初怪内养麏至,窃见袖中有物,于是夺气褫魄[8]。而戴幢者方振摇其竿,南北不已。上顾谓内人者曰:“其竿即自当折。”斯须中断,上抚掌大笑,内伎咸称庆。于是罢遣。翌日诏曰:“太常礼司,不宜典俳优杂伎。”乃置教坊,分为左右而隶焉。左骁卫将军范安及为之使。开元中,余为左金吾[9],仓曹武官十二三是坊中人。每请禄俸,每加访问,尽为余说之。今中原有事,漂寓江表,追思旧游,不可复得。粗有所识,即复疏之,作《教坊记》。
【注释】
[1]《吕氏春秋·古乐篇》有一段记载: “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 民气郁阔而滞着, 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而宣导之。”
[2]《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其大宗赂以女乐,魏子将受之。”梗阳有人打一桩官司。魏戊觉得这桩官司他很难断定,便上报结魏舒处理。这时候,诉讼的一方暗中把女乐人送给魏舒,魏舒打算收下来。
[3]吕光(336-399)之破龟兹吕光,吕光字世明,略明人(天水东)氐人,苻坚大将。吕光建元太安,史称后凉。吕光西征时,从龟兹(今库车)携带大批龟兹乐及歌舞伎还军。龟兹乐传入凉州,融合中原及其它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为新的音乐品种西凉乐。西凉乐舞有白舞、方舞、狮子舞等,其中狮子舞,北魏、北周时称为国伎。《晋书》卷一二二《吕光载记》:“光既平龟兹……以驼二万余头致外国珍宝及奇伎异戏、殊禽怪兽,千有余品,骏马万余匹而还。”
[4]玄元之胤,玄宗亲制《崇祀元元皇帝制》就称:“元元皇帝,仙圣宗师,国家本系。”《全唐文》卷二二。《唐会要》卷三二“诸乐”:“林锺宫,时号道调:《道曲》,《垂拱乐》,《万国欢》,《九仙》,《步虚》,《飞仙》,《景云》,《钦明引》,《玉京宝轮光》,《曜日光》,《紫云腾》,《山刚》改为《神仙》,《急火凤》改为《舞鹤盐》。”《新唐书》卷二二:“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
[5]羁縻,《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天子犹羁縻不绝,几遇其真。”颜师古注:“羁縻,系联之意。马络头曰羁也。牛靷曰縻。”
[6]热戏,《乐府诗集》卷27“杂曲歌辞”载张祜《热戏乐》:“热戏争心剧火烧,铜槌暗执不相饶。上皇失喜宁王笑,百尺幢竿果动摇。”唐代散乐,《乐府杂录》“鼓架部”:“《羊头》、《浑脱》、《九头》、《狮子》、《弄白马》、《益钱》以至《寻橦》、《跳丸》、《吐火》、《吞刀》、《旋盘》、《觔斗》,悉属此部。”
[6]乐棚,古时艺人表演歌舞﹑戏剧的棚帐。唐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腾蹋游江舫,攀缘看乐棚。和蛮歌字拗,学妓舞腰轻。”《新唐书·礼乐志十二》玄宗为平王,有散乐一部,定韦后之难,颇有预谋者。及即位,命宁王主鄱邸乐,以亢太常,分两朋以角优劣。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居新声、散乐、倡优之伎。
[7]宁王,唐玄宗的长兄李宪。
[8]夺气褫魄,夺去魂魄。《文选·张衡<东京赋>》:“罔然若酲,朝罢夕倦,夺气褫魄之为者也。”薛综注:“惘然如神夺其精气,又若魂魄亡离其身。”
[9]左金吾,正第八品卞阶:左武卫兵曹参军(试官)、左金吾卫兵曹参军(试官)、右金吾卫兵曹参军(职事)。
【说明】
《教坊记》,记述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中国音乐著作。1卷。唐代崔令钦撰。内容多系撰者于开元中为左金吾(掌东城戒备防务的主官)时,教坊中下属官吏为其所述的教坊故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教坊记序》说:“今中原有事,漂寓江表,追思旧游,不可复得,粗有所识,即复疏之,作《教坊记》。”可知书着于安史乱中避地润州之际。卷末所载343首曲名,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的重要资料。今存较早善本有明钞《说郛》本与《古今说海》本。
《教坊记》记载了唐代伶人和乐工的生活状况和宫廷音乐、舞蹈演出场景以及唐代宫廷教坊的组成、沿革和演变,是极为珍贵的文献。任半塘先生的《教坊记笺订》是研究唐教坊曲的权威著作,其核心内容是探讨唐人崔令钦《教坊记》中所列三百个曲名之源起及其在后世的流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