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网球正手的秘密:放松手腕


标签:
转载 |
当我们分析球员击球的慢动作时,我们发现球员不是让球拍保持和击球路线垂直把球挡回去。当球员真的需要打出一记致命正手时,他们的动作更接近于甩鞭子一样把球拍挥过击球区域。
看一看以下这段费德勒击球的慢动作,拍头一直是滞后于手腕的,越接近击球点拍头越滞后于手腕,直到最后击球前的一瞬间,拍头跳前击球,击球时拍面的自由翻转说明手腕握拍非常松。现代正手的秘密就是在击球前的最后一瞬间用非常放松的动作击球。
再考虑一下以下这组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两把球拍一把拍柄用老虎钳钳住直立在桌上,一把是自己平衡直立在桌上,用发球机向它们高速发球,两把拍子反弹球的速度是一样的,完全没有区别。这似乎违背了我们的直觉,但合理的解释是,在球和拍撞击产生的震动到达拍柄前,球已经离开球拍线床反弹了,这的确不太容易理解,呵呵。
所以纳达尔和费德勒这些球员正手的秘密是非常松的握拍手腕加上像甩鞭子一样的挥拍动作,而击球时拍面的翻转并不一定影响击球的速度和路线。当然这种击球方式只适合于有一定基础的中高级网球爱好者,初学网球的朋友们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固定手腕握拍,然后使拍面垂直击球,不然根本打不到球了。
从本质上讲,雨刷式随挥是现代正手上旋击球动作的延续。正确的上旋击球动作是用拍子从后向前向上推动球,如果你在击球点上正确的应用了上旋击球动作,那么雨刷式随挥就会自然的产生。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雨刷式随挥的特点: (更多现代正手击球的原理可看 唯一网球 正手击球指南 其他部分)
雨刷式随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球拍尽可能长时间的停留在身体的右侧(而不是很快的绕过身体),击球点只是击球的真正开始,职业球员在击球点上继续向前加速推动来球、继续向上加速举起来球、躯干继续转动和手腕始终保持稳定通过击球点一段距离。而业余球员的常见错误是在击球后马上转动手腕刷球,没有运用到肩膀和手臂的力量。
雨刷式动作和转动转盘的动作是一样的
http://187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9/14/18/1/12bc2f6f582g215.gif
雨刷式动作由肩膀,手臂和手腕同时发力,其动作和转动转盘一样。你抓住转盘的把手,然后运用杠杆的力量转动转盘。整个动作你的肩膀和手臂都在用力向上举和推把手,而不是只有手腕在发力。雨刷式随挥中,整个拍面始终指向同一个方向,这极大增强了击球方向和高度的控制。业余选手经常在击球点上进行拍面的翻转,这样很容易失去对球的控制(方向和高度)。
看看下图中的两个球员的上肢(从肩膀道手肘)是如何完成向上举再转动,这是雨刷式随挥的标志,再留意手臂是完整地从胸前划过。
http://182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9/14/18/1/12bc2f72b46g215.gif
http://186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9/14/18/1/12bc2f754bbg215.gif
这个随挥动作不仅速度快,而且极其有力量,因为你是同时使用了肩膀手臂和手腕的力量来推动球拍的雨刷式路线。
再看看费德勒的雨刷式随挥
http://186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9/14/18/1/12bc2f7800eg215.jpg
纳尔班迪安的雨刷式随挥
http://186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9/14/18/2/12bc2f7e9d4g213.jpg
佩德罗娃雨刷式随挥
http://188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9/14/18/2/12bc2f7ecb4g2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