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散之序跋文集

(2010-06-20 00:0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书论


——《林散之序跋文集》

  书法自序----林散之

   余浅薄不文,学无成就,书法一道,何敢妄谈。唯自孩提

  时,即喜弄笔。积其岁年,或有所得。缀其经过,贡采览焉。

  余八岁时,开始学艺,未有师承;十六岁从范培开先生学书。

  先生授以唐碑,并授安吴执笔悬腕之法,心好习之。弱冠后,

  复从含山张栗庵先生学诗古文辞,先生学贯古今,藏书甚富,

  与当代马通伯、姚仲实、陈澹然诸先生游,书学晋、唐,于褚

  遂良、米海岳尤精至。尝谓余曰:“学者三十开外,诗文书艺,

  皆宜明其途径,若驰鹜浮名,害人不浅,一再延稽,不可救药,

  口传手授,是在真师,吾友黄宾虹,海内知名,可师也。”余

  悚然聆之,遂于翌年负笈沪上,持张先生函求谒之。黄先生不

  以余不肖,谓日: “君之书画,略有才气,不入时畦,唯用笔

  用墨之法,尚无所知,似从珂罗版学拟而成,模糊凄迷,真意

  全亏。”并示古人用笔用墨之道: “凡用笔有五种,曰锥画沙、

  曰印印泥、曰折钗股、曰屋漏痕、日壁坼纹。用墨有七种:曰

  积墨、曰宿墨、曰焦墨、曰破墨、曰浓墨、曰淡墨、曰渴墨。”

  又曰: “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知

  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君宜领会。君之书法,实处多,

  虚处少,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功夫。”

  余闻言,悚然大骇。平

  时虽知计白当黑和知白守黑之语,视为具文,未明究竟。今闻

  此语,恍然有悟。即取所藏古今名碑佳帖,细心潜玩,都于黑

  处沉着,白处虚灵,黑白错综,以成其美。始信黄先生之言,

  不吾欺也。又曰:“用笔有所禁忌:忌尖、忌滑、忌扁、忌轻、

  忌俗;宜留、宜圆、宜平、宜重、宜雅。钉头、鼠尾、鹤膝、

  蝉腰皆病也。凡病好医,唯俗病难医。医治有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

  胸襟扩,俗病或可去也。古今大家,成就不同,要皆无病,肥

  瘦异制,各有专美。人有所长,亦有所短,能避其所短而不犯,

  则善学矣,君其勉之。”余复敬听之,遂自海上归,立志远游,

  夹一册一囊而作万里之行。自河南入,登太室、少室,攀九鼎

  莲花之奇。转龙门,观伊阙,入潼关,登华山,攀苍龙岭而觇

  太华三峰。复转终南而入武功,登太白最高峰。下华阳,转城

  固而至南郑,路阻月余,复经金牛道而入剑门,所谓南栈也。

  一千四百里而至成都,中经嘉陵江,奇峰松翠,急浪奔湍,骇

  目惊心,震人心胆,人间奇境也。居成都两月余,沿岷江而下,

  至嘉州寓于凌云山之大佛寺,转途峨嵋县,六百里而登三峨。

  三峨以金顶为最高,峨嵋正峰也。斯日斜日四照,万山沉沉,

  怒云四卷。各山所见云海,以此为最奇。留二十余日而返渝州,

  出三峡,下夔府,觇巫山十二峰,云雨荒唐,欲观奇异,遂出

  西陵峡而至宜昌,转武汉,趋南康,登匡庐,宿五老峰,转九

  华,寻黄山而归。得画稿八百余幅,诗二百余首,游记若干篇;

  行越七省,跋涉一万八千里,道路梗塞,风雨艰难,亦云苦

  矣。

  余学书,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一变;后从黄先

  生及远游,一变;古稀之年,又一变矣。唯变者为形质,而不

  变者为真理。审事物,无不变者。变者生之机,不变者死之途。

  书法之变,尤为显著。由虫篆变而史籀,由史籀变而小篆,由

  小篆变而汉魏,而六朝,而唐、宋、元、明、清。其为篆,为

  隶,为楷,为行,为草。时代不同,体制即随之而易,面目各

  殊,精神亦因之而别。其始有法,而终无法,无法即变也。无

  法而不离于法,又一变也。如蚕之吐丝、蜂之酿蜜,岂一朝一

  夕而变为丝与蜜者。颐养之深,酝酿之久,而始成功。由递变

  而非突变,突变则败矣。书法之演变,亦犹是也。盖日新月异,

  事势必然,勿容惊异。

  居尝论之,学书之道,无他玄秘,贵执笔耳。执笔贵中锋,

  平腕竖笔,是乃中锋;卧管、侧毫,非中锋也。学既贵专,尤

  贵于勒。韩子曰“业精于勤”,岂不信然。又语云“学然后知

  不足。”唯有学之,方知其难。盖有学之而未能,未有不学而

  能者也。余初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

  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于汉师《礼器》、《张迁》、《孔

  宙》、《衡方》、《乙瑛》、《曹全》;于魏师《张猛龙》、

  《敬使君》、《爨龙额》、《爨宝子》、《嵩高灵庙》、《张

  黑女》、《崔敬邕》;于晋学阁帖;于唐学颜平原、柳诚悬、

  杨少师、李北海,而于北海学之最久,反复习之。以宋之米氏,

  元之赵氏、明之王觉斯、董思白诸公,皆力学之。始称右军如

  龙,北海如象,又称北海如金翅劈海,太华奇蜂。诸公学之,

  皆能成就,实南派自王右军后一大宗师也。余十六岁始学唐碑;

  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以后就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

  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始启之者,

  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路

  也。

   语云,一艺之成,良工心苦,岂不然哉。顾念乎生,寒灯

  夜雨,汲汲穷年。所学虽勤,所得甚浅。童年摹习,白首粗成,

  路具轨辙,非敢言书法也。今不计工拙,影印以行,深得识者

  指其瑕疵,以匡不逮,是为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