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谚说“摆气”(20210116)

(2021-01-16 10:57:10)
标签:

行走

呼吸

记录

分类: 苍狼长啸
谚说“摆气”(20210116)——本文仅供参考、娱乐
谚说“摆气”(20210116)

谚说“摆气”

 

 

 

谚语:南门侬摆气,笠斗毛蒂;红糟烫粉,吃野败兴

 

【宁德(蕉城)语音】nang,mong,nveng,bai,keili,dau,mo,deievng,zau,taong,hongsia,ia,bai,heing

主要流行于宁德(蕉城)等地

【注释】南门:旧宁德(蕉城)城南门,附近叫南门兜,现南大路一带。:人。摆气:原意指显摆阔气,但方言语境中,更指卑微低贱却又虚空的阔气,还略带有狡黠流痞气,目空无物,自以为是,摆谱,又缺乏自省、自知之明的拗气秉性。旧时宁德城门外,西门、北门人以农业为主,东门、小东门外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南门人以服务城区的二贩子之类居多,所谓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多无业无产,市侩,约略还不如小市民,他们夹缝在城区与农村乡下之间,被城里人看不起,又没有农村乡下人的自由豁达与淳朴,是自卑困顿而迷茫,于是过度敏感,反弹行为却是自视虚高,又要强硬撑胖子摆了阔气,似乎给自己打气,犹如大先生笔下的末庄老兄对待赵太爷小弟和吴妈小尼姑,“赵太爷和我说话了”,“俺先前比你阔多了”,“儿子打老子”,酸葡萄心理的“可惜吴妈脚太长”,而吴妈的天足,则是广阔农村自由天地的象征,末庄老兄连摸的资格都被否定的,或北京人如数家珍般谈起紫禁城红墙内老佛爷的风流韵事时,瞧不起的所有“乡下人”,上海杨滨人之看不起的浦东人“瘪三”,然后用他们两头不搭界的几近分裂的人格形象,目空无物,自以为是,摆谱,张狂吹牛,纵横天下,于是找到位子,稍事心安,又遗传一脉,多出的傲娇却嗲气中讨人嫌弃的狡黠流痞气。南门的小孩子则被叫做“南门蒂”,表示抠门,诡精流痞气,敏感而带刺,不容人,张狂具攻击性而惹人讨厌嫌弃。“爱智求真,立身以仁”,垂范与愤(精)进,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然只是小样本,但也足够经典,回味体悟大先生的精敏,哀与怒,穿越了历史时空,因为都还会找到彼此的影子,如幽灵般飘荡在人间。笠斗:斗笠。:没有。笠斗毛蒂:指破斗笠。大先生有“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于是更具玩味。红糟:酿酒的渣滓,已无更多营养价值,多用于喂猪,旧时物质匮乏,也有人食,多用于垫碗凑多,或曰垫肚。红糟烫粉:这里表示大杂烩,食无着,生活的困顿。:强调语气,也,很。败兴:不喜欢,不高兴,扫兴。此谚多流行于城区、(小)东门外碧山街、岸尾街一带及附近一些村落,是对南门人的调侃戏谑,也略带有的嫌弃讨厌和看不起。也说明世道人心。

【句意】南门人摆阔气,头上戴的斗笠却没有蒂;红糟煮粉,让人扫兴。

【寓意】调侃困顿生活的不易。也反映出旧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地域人文气质。

 

 

 

另一版本******

 

谚语:南门侬摆气,笠斗毛蒂;红糟烫粉,带鱼头排面。

 

【宁德(蕉城)语音】nang,mong,nveng,be,keili,dau,mo,deievng,zau,taong,hongdai,ngev,tau,bev,meing

主要流行于宁德(蕉城)等地

【注释】南门:旧宁德(蕉城)城南门,附近叫南门兜,现南大路。侬:人。摆气:显摆阔气。笠斗:斗笠。:没有。笠斗毛蒂:指破斗笠。红糟:酿酒的渣滓,已无更多营养价值,多用于喂猪,旧时物质匮乏,也有人食,多用于垫碗凑多,或曰垫肚。带鱼头排面:指待客。谚语以在民间的口头相传为主,体现她自由奔放的生命力,故称民谚。此谚(文字形式后)疑为修改版。:在宁德方言中念be,不念bai,但口传的语音是bai。最后一句韵脚明显是勉强嵌的,拗口,缺一种韵律美。多流行于现在城区,是对南门人的调侃戏谑。

【句意】南门人摆阔气,头上戴的斗笠却没有蒂(指破斗笠);红糟煮粉,带鱼头排碗面。

【寓意】调侃困顿生活的不易。也反映出旧时人们生活的状况。

 

 

 

 

 

 

 

 

 

20211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