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寺(20180805)
标签:
行走呼吸 |
分类: 乡下山上 |











































摆渡:
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穆斯林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 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东关大街。
该寺据说创建于明朝(1368--1644)初期,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
该寺占地面积13,60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4平方米,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正门高10米,宽15米,上面写着该寺的名字;正门内耸立着5个拱门,高10米,宽21米;再里面是面积达4490平方米的大院;正中间是礼拜大殿,面积1136平方米,砖木结构,其建筑形式是卷棚、大殿、后窑殿合为一体。另外还有阿訇及学员的宿舍、沐浴市、一些石碑等。
该清真寺内设立有青海阿横伊斯兰教经学院。
东关清真大寺以所辖教众人数,名列伊斯兰教世界第五大者玛提。 东关清真大寺被中国伊斯兰协会列为全国礼拜人数最多的清真寺。东关清真大寺,可以同时容纳4-6万穆斯林进行礼拜,聚礼人数为国内第一。2012年青海西宁东关大寺30万穆斯林同时礼拜的壮观场面更让人震撼。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间,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据现存寺内的《重建西宁大寺碑记》(1914年5月立)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1948年8月立)两块碑文记载,可以看出这座大寺已经具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占地1102平方米。整个建筑式样别致,结构分明,每逢礼拜、三大伊斯兰教节日,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汇集在此举行隆重的聚礼活动。东关清真大寺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每逢周五(主麻)参加礼拜的人当街礼拜,届时整条东关大街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进入,由于清真寺殿内场地有限,数以万计的穆斯林不得不当街礼拜,大街上密密麻麻地都是穆斯林。在东关清真大寺,面对开斋节上做礼拜的盛大场景,兰州大学人类学博士杨文炯说:"在我到过的中国的土地上,没有看到过比这更大的场面,我也没有见过政府与民众如此和谐与默契的关系,我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场景而深深感动"1992年7月10号,伊斯兰世界联盟副秘书长穆罕默德·本·拉塞尔·阿布迪到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时说,该寺聚礼人数之多为世界第三。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一座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
该寺坐落在西宁市东关大街,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铺佐他开国有功的将领沐英[1]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占地总面积为13602平方米,建筑物雄伟壮观,具有中国古老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特色。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座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前三门现处在清真大寺临街楼房之前)。
该寺已有600多年[1]
广场外,是花岗岩巨石砌成的前三门,三门高约五丈,宽约七丈,显得古朴庄重,雄伟崇宏。三门两侧耸立着两座高大的鸣经楼,也叫喧礼塔。塔顶装饰有两个非常精致的小经筒,据说是湟中塔尔寺赠送的宝物。出去前三门,是一个三角形的小院。出了小院便是临街的西式大门,门顶上方,嵌有"东关清真大寺"六个金光闪烁的大字,同鹅黄色的大门溶为一色,赏心悦目,格外雅观。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相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据寺内《重建西宁大寺碑记》记载:西宁清真寺,"创自明代,毁于兵整。"另《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记载:"西宁清真大寺,创自明代,屡经兵资,其地送废。"据1961年编的《西宁市志搞》载:"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相传明洪武年间,由明将军西平侯沐英,建议明王朝初次修建的。"
乾隆时期大寺初建时,规模狭窄,结构简陋,后历经沧桑,曾几度拆毁,几度修复才具规模。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苏四十三、韩二个领导回族、撒拉族人民起来反清。清统治者在镇压苏四十三起义时,将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折毁。
清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陕西一带的数10万回族人民,在白彦虎等人的领导下,进行国家民族分裂行为,在陕甘大肆屠杀。清政府调遣湘军左宗棠部和甘肃马福样部前去镇压、在重兵攻击之下,叛匪军节节引退,最后辗转到西宁。此时,原起义军出身的西宁府知府马桂源和其兄西宁镇总兵马本源两人出于同样的目的,并和叛匪军沆瀣一气,割据西宁。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部攻破西宁。次年(1873年)春,湘军部将、西宁镇总兵何作需将重新修建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再次拆除。
1916年,因大寺方位不正,又将大殿全部拆除,从外地请来工匠,重新测定方位进行扩建。1946年至1947 年修南北楼两座,唤醒楼两座,水塘一座,饭厅宿舍等80余间,铺面3间半,西式大门、重门各一座,自民国35年开工,迄36年4月,始告落成。至此,寺之规模宏大。
1997年西宁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改造,并于1998年5月14日举行改建工程开工典礼。在重门前修正门三层主楼一幢,与原中五门、大殿处同一中轴线,正门主楼下设五圆拱门,楼顶两侧各建一高达45米的圆拱顶式宣礼塔,楼底设地下停车场;主楼临街一侧为六层商贸综合大楼;南侧建五层楼,作为寺管委会办公室、会客室、宿舍、教室、餐厅等。全部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建筑结构,建筑面积12370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300万元。1999年11月12日,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清真大寺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人面前,成为青海省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该寺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西宁地区广大穆斯林礼拜和集会的重要场所。每逢主麻日和尔德节,附近伊斯兰教信徒,纷纷来到这里礼拜,少则上千人,多则上万人。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出专款进行修缮,使这座寺院不断放射出绮丽的色彩。该寺为四方人士游览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大批中外游人到此观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