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石壁岭01—大岭(20180405)

标签:
行走呼吸在路上 |
分类: 乡下山上 |
宁德石壁岭—大岭(20180405)
石壁岭官道又称西路大道,以石壁岭(位于金涵与石后交界处)这段路最为险峻而得名。官道沿途山峰险峻,古木荫翳,风光独特。明进士林保童途经此处,惊叹岭道险峻,有诗曰:“绝壁藤萝绕,行人上下攀。欠身苏力倦,举目使心酸。谁信闽山险,无殊蜀道难。始知平地上,步步得身安。”嘉靖四年(1525),王阳明的学生聂豹任福建道监察御史,过岭亦留有《度石壁岭喜晴》七律一首:“孤骢岁晚按遐方,萍梗年来只异乡。仆马饱淹山雨滑,巾袍偏湿野云香。缘江春意先桃柳,隔水禽言问瑟簧。一道晴风开霁色,阴霾何处更茫茫。
石壁岭官道,名胜古迹遍地皆是,旧闻掌故不胜枚举。南宋邑人郑士懿修路碑,清代古田余忠国“山高水长”摩崖石刻,当代名教授黄绍筠诗刻,以及沿途存留的大量反映古田人捐资修路历史的碑刻。
明代时,倭寇侵扰福建沿海,石壁岭曾经是著名的抗倭要塞,抗倭将领戚继光、张岳等都在这里上演了刀光剑影的一幕。康熙四十五年(1706),邑人王天行苦于“岭道崎岖,不便通行,劝募垦辟,遂成通途。”他还在岭道两旁栽种树木,以荫行人,“人皆德之”。
石壁岭曾是宁德县城通本县西乡与古田、屏南的主要通道。当年岭头与岭尾两村夹道客栈、饭店林立,生意十分红火。1966年宁古公路通车后,这条古道日渐冷落,
石壁岭半山处,有一条小路通向百余米外一个名叫砽里的小村,这里山上有一大石冰臼,如同可蓄水的石砽,因而取为村名。 从砽里的岔路口向上,是石壁岭最为精彩的地段。据传,石壁岭开通于唐宋时期,到此处因石壁所阻,十分难走。清康熙年间,邑人王天行劝募垦辟,采用火烧水攻之法,烧裂石壁,终于在石壁上修出大道。
石壁岭官道又称西路大道,是古代宁德县城通往西乡(洋中、石后、虎贝的统称)以及古田、屏南、上府(闽北地区)等地的咽喉要道。据乾隆《宁德县志》记载,这条路的起点始于金涵上大桥,离城六十里与古田县交界,离城一百四十里与屏南交界。石壁岭官道的开辟时间史无稽考,最迟不晚于唐宋时期。南宋梁克家《三山志》就出现“石碧(壁)”、“赵公桥”等地名。
(文字来至摆渡,笨伯还没有考证)
(这次没空注意到更多古迹,准备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