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即成长教学即研究课程即跑道

(2018-11-11 18:20:22)
标签:

教育

教学研究

分类: 教学随笔
李红婷教授开始让培训学员从提升教学质量,学科面临的问题,推进学科建设改进哪些方向等提出教学方面的困惑。学员们提出怎样通过知识技能学习掌握思想与方法,对数学学科整体把握,怎样进行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课程的把握操作本质不够,我们抓的是点点滴滴,停留在表象,浅层次上,怎样从课程的策略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等在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
李教授指出,
一、对数学课程理解,对老师进行数学史,数学逻辑理解的培训,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他提出要求数学老师要精度数学理论专著,如《建构主义理论》,《问题解决理论》,《问题情景中的问题设计》《经验材料数学化》,《目标教学》,《学科教学理论》等等,李教授强调,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情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无论什么学科,务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基本内在的关系。
   二、李教授的第一个主题是学科课程理解与课程改进,开始指出学科课程的优缺点。倡导要打破学科壁垒,实行学科融合。学科课程改进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学科教育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二是学科育人指向立德树人,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是学科课程原理清晰,结构更加紧密,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四是教学更起动学生思维更能体现知识构建性更关注差异和个性。五是学习更具体,更有体验性更能体现自主性和协同性。六是学科课程改进要提醒课标的深层次落实和学生深度学习。李教授还指出,听课和报告,更要有自己的反思,去捕捉有意义的信息、方法、经验,要同伴互助、走进名家、走近大师、走近经典。实施专家引领、专家报告和跟进式指导,推进老师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从学科课程改进视角谈起。分别从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渗透立德树人,建模思想,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提出基础语文,拓展语文,援助语文的大语文课程。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列举数学十大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指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建模过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和应用。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文化。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以青岛39中潮汐变化,测量山高,果酒制作等例子,通过项目驱动让学生自主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说明项目驱动要以学生为中心,项目问题,具有真实性,开放性,项目解决有趣具有挑战性,驱动需要师生合作,群体创新。
  四、李教授的第二个主题是指向核心素养的优质课堂建设。引用日本教育学会会长左藤学的话,我花了近20年时间,进过5000次课堂,方才知道,要真正提高质量,只有一一打开每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不断改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首先,他提出优质课堂的特征,注重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率和高效益,优质课堂的学生观,目的性,体验性,协作性和创新性。教师观是,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领导者,实施者。知识观是三维整合,重学生经验,思维过程。文化观是自主,开放,安全,尊重,互动,质疑,批判。二是指出优质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具体步骤是创设情景,启动思维,探索规律,选择路径,构建模型,概括策略,模型再认,识别类型,拓展应用,巩固深化。
王老师执教的《分式与分式方程》,大容量,快节奏,由浅入深,效果良好,王老师的课堂已经把学生的主体作为一种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了小细节,见大成效。二、王老师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对分式的值按正负两种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厚。三、数学思想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应用比较广泛,而且效果比较显著。本节课中王老师把分式与分数,有理数的运算中一些规律,与分式值的运算都进行了类比,这样使得分析式的学习变得简单明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四、在作业的布置中用分层次的作业。彰显因材施教,容量大,知识全,涵盖面广,值得我们去借鉴。总之这是一节有深度,有广度,有内涵的数学课,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品味。
今天我聆听潘庆玉教授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引发我对教学的真谛和教师涵养和眼界的思索。
 群文阅读是语文课程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推动课程的开发,反思我们的课程建设是与教学需求相脱节的,是游离于教材和课堂之外的。更是支离破碎的,没有体系的。群文阅读不是解决语文教学纯粹的知识和能力为目的的,它有诗和远方,有阔大的眼界和家国情怀。
在潘庆玉教授的报告中,我们感受到群文阅读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群文阅读不仅仅指书面文本语言阅读,而且包含更广泛意义上的非文本内容,可以读“物”,读“图读“数”,读“事”,不一而足。把阅读课与电影,书法,绘画等多元融合在一起。阅读要找到更多的关注点,关注点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更能体现互文理论,主张的文本节点有链接的理念,关注点可以是某个议题,主题和话题,也可以是某种现象,概念,观点或命题,还可以是某个语文知识点能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只要说选文本从某种视角能够聚焦成一个值得关注,值得探讨的焦点中心和线索,就可以彼此发生链接汇聚成群文阅读的单元。
 潘教授的报告还对教师的素养和境界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语文教学和群文阅读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在课堂上用心设计每个环节,去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与主题的关联。唯美的画面,震撼的音乐和感人朗读,使语文课堂与书法,绘画,美术,音乐完美的结合,语文课上融合了书法鉴赏和音乐欣赏,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在轻松的情景中启迪学生思维跳跃。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较高的文能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还要对西方文学艺术的了解和涉猎。要有较高的文学功底还要具备高雅的艺术素养,更宽更高更深的家国情怀。
我们在推行课程建设,不仅仅是拓展国家课程校本化,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心怀天下的志向,有深厚文化底蕴,知书达礼的自信的追梦者。
做一个有价值取向,教育梦想的守望者
今天上午聆听徐继存教授的《教师的教学理解》,有一下感悟:
一、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教学是国家事业的教学,作为老师就要有教育梦想,把教学当做是一项事业,对教学有敬畏之心,静心读书,安心教书,潜心研究,把教学视为神圣的事业,要有教育梦想。
二、教学是公共事业,是一种社会活动,我们老师要有公正、理性的社会观,老师要对学生有同情心,老师的细节和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上课是社会活动,每个老师要遵守职业规范和师德操守,我们老师要提高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捍卫学校教育的尊严。
三、教学是个人职业活动,老师得有职业追求,有价值取向。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努力提升实力,要靠专业和实力生存,做一个不可以随意取代的老师。
教育即成长,我们在帮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要成长自己,做一个有静气的老师,一个有教学立场的老师,我们要拒绝安逸,拒绝平庸,做一个有价值取向和教育梦想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