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成长教学即研究课程即跑道
(2018-11-11 18:20:22)
标签:
教育教学研究 |
分类: 教学随笔 |
一
李红婷教授开始让培训学员从提升教学质量,学科面临的问题,推进学科建设改进哪些方向等提出教学方面的困惑。学员们提出怎样通过知识技能学习掌握思想与方法,对数学学科整体把握,怎样进行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课程的把握操作本质不够,我们抓的是点点滴滴,停留在表象,浅层次上,怎样从课程的策略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等在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
李教授指出,
一、对数学课程理解,对老师进行数学史,数学逻辑理解的培训,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他提出要求数学老师要精度数学理论专著,如《建构主义理论》,《问题解决理论》,《问题情景中的问题设计》《经验材料数学化》,《目标教学》,《学科教学理论》等等,李教授强调,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情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无论什么学科,务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基本内在的关系。
二
王老师执教的《分式与分式方程》,大容量,快节奏,由浅入深,效果良好,王老师的课堂已经把学生的主体作为一种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了小细节,见大成效。二、王老师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对分式的值按正负两种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厚。三、数学思想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应用比较广泛,而且效果比较显著。本节课中王老师把分式与分数,有理数的运算中一些规律,与分式值的运算都进行了类比,这样使得分析式的学习变得简单明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四、在作业的布置中用分层次的作业。彰显因材施教,容量大,知识全,涵盖面广,值得我们去借鉴。总之这是一节有深度,有广度,有内涵的数学课,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品味。
三
今天我聆听潘庆玉教授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引发我对教学的真谛和教师涵养和眼界的思索。
在潘庆玉教授的报告中,我们感受到群文阅读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群文阅读不仅仅指书面文本语言阅读,而且包含更广泛意义上的非文本内容,可以读“物”,读“图读“数”,读“事”,不一而足。把阅读课与电影,书法,绘画等多元融合在一起。阅读要找到更多的关注点,关注点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更能体现互文理论,主张的文本节点有链接的理念,关注点可以是某个议题,主题和话题,也可以是某种现象,概念,观点或命题,还可以是某个语文知识点能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只要说选文本从某种视角能够聚焦成一个值得关注,值得探讨的焦点中心和线索,就可以彼此发生链接汇聚成群文阅读的单元。
我们在推行课程建设,不仅仅是拓展国家课程校本化,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心怀天下的志向,有深厚文化底蕴,知书达礼的自信的追梦者。
四
做一个有价值取向,教育梦想的守望者
今天上午聆听徐继存教授的《教师的教学理解》,有一下感悟:
一、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教学是国家事业的教学,作为老师就要有教育梦想,把教学当做是一项事业,对教学有敬畏之心,静心读书,安心教书,潜心研究,把教学视为神圣的事业,要有教育梦想。
二、教学是公共事业,是一种社会活动,我们老师要有公正、理性的社会观,老师要对学生有同情心,老师的细节和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上课是社会活动,每个老师要遵守职业规范和师德操守,我们老师要提高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捍卫学校教育的尊严。
三、教学是个人职业活动,老师得有职业追求,有价值取向。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努力提升实力,要靠专业和实力生存,做一个不可以随意取代的老师。
教育即成长,我们在帮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要成长自己,做一个有静气的老师,一个有教学立场的老师,我们要拒绝安逸,拒绝平庸,做一个有价值取向和教育梦想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