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三)
上文提到:杜小康在校门口出现了,他挎着一只大柳篮子,柳篮里装了七零八碎的小商品,柳篮上还放了一只扁扁的,分了许多格的木盒,一格一格的,或是不同颜色的糖块,或是小芝麻饼什么的。盒上还插了一块玻璃,玻璃擦得很亮,那些东西在玻璃下显得很好看,他要用自己的努力把红门,那两扇他看了十四年的上好红门迎回来。
他在学校门口的小桥头卖杂货,起初同学们还很不自在,自然来买他东西的人少之又少,但他毫不气馁,一直都在桥头兜售他的商品,见了同学和老师他都大大方方地招呼。过了几天,同学们渐渐习惯了,于是争相抢购他的小商品,什么尺子啦、橡皮啦、糖块啦、发卡啦……他进的商品很受同学们的欢迎,每天一到放学时间他的小摊旁就挤满了人。有一次,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篮子,篮子掉到了湍急的河里,杜小康连忙脱掉衣服,抄起竹竿去捞篮子,篮子总算捞上来了,但是篮子里装的几张彩纸和本子全湿了,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杜小康买了把小竹椅,弄了把油纸伞,不管风吹日晒,刮风下雨,他都来到学校旁卖他的小商品。同学们上课时,他就趴在窗外听课,一下课,他就兜售商品,渐渐地,他赚的钱越来越多,知识也学了不少。
杜小康用自己挣来的钱在校门口买了间草房子,开了家杂货铺,然后把父亲杜雍和接了过来,继续做他的老买卖,他们要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好跟朱家竞争。
朱家人知道如果杜家发达了对他们不利,一个中午,趁着杜家店里人来人往,朱一世上门找麻烦来啦。朱一世故意端了瓶掺水的酱油,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杜家的杂货铺,对着大家大声嚷道:“大家看啦,他们这酱油掺了水,大家今后不要……..”杜雍和不慌不忙地从地上抄起一个空酱油瓶,当着大家的面打了一瓶酱油,很平静地说:“这才是我家的酱油,你们看看,你们尝尝,这是不是真酱油?我们朱家做生意向来讲究诚信…….”大家发现,杜家的酱油的确比朱家的好,于是议论纷纷,最后,朱一世只好在大家的白眼中灰溜溜地逃走了。从此,他家的生意越来越惨淡,直到最后关门走人。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杜小康经营的杂货铺生意越来越红火,杜小康父子用积攒下来的钱赎回了那两扇朱红的大门。杜雍和老两口摸着那鲜红光亮的大门,欣慰地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