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845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仁宗皇帝御飞白记》

(2021-07-18 16:30:00)
标签:

合抱之木不生于步仞之

凡在廷者与有力焉

乌号之弓

宝曲阜之履不若传此书

追蠡

分类: 古文试译

苏轼仁宗皇帝御飞白记

原文

问世之治乱,必观其人。问人之贤不肖,必以世考之。《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合抱之木,不生于步仞之丘;千金之子,不出于三家之市。

臣尝逮事仁宗皇帝,其愚不足以测知圣德之所至,独私窃览观四十余年之间,左右前后之人,其大者固已光明俊伟,深厚雄杰,不可窥较。而其小者,犹能敦朴恺悌,靖恭持重,号称长者。当是之时,天人和同,上下欢心。才智不用而道德有余,功业难名而福禄无穷。升遐以来,十有二年,若臣若子,罔有内外,下至深山穷谷老妇稚子,外薄四海裔夷君长,见当时之人,闻当时之事,未有不流涕稽首者也。此岂独上之泽欤?凡在廷者,与有力焉。 

太子少傅安简王公,讳举正,臣不及见其人矣,而识其为人。其流风遗俗可得而称者,以世考之也。熙宁六年冬,以事至姑苏,其子诲出庆历中所赐公端敏字二飞白笔一以示臣,且谓臣记之,将刻石而传诸世。

臣官在太常,职在太史,于法得书。且以为抱乌号之弓,不若藏此笔,宝曲阜之履,不若传此书;考追蠡以论音声,不若推点画以究观其所用之意;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或藏于名山,或流于四方,凡见此者,皆当耸然而作,如望旄头之尘,而听属车之音,相与勉为忠厚而耻为浮薄,或由此也夫。

 

试译:

要想了解社会环境是有序还是混乱一定要去观察这个社会的人要想了解一个人是品行端正还是不端一定要以这个社会来衡量。《孟子》中说他的诗,阅读他的书却不了解作者这能行吗所以要论说那个时代高大的树木不会生长在小土堆上家累千金的人,不会出自只有三户人家的街市 

我曾有幸侍奉仁宗皇帝,愚钝的我当然不足以测知明品所达到的高度只是私下里默默地观察这四十余年之间,在皇上左右前后人,那些大人物当然是光明磊落出类拔萃,博大超群,无法偷学。而那些小人物够朴实友善,恭谨稳重,有长者之风那个时候,天人和,上下欢心。不看重才能智巧,但人们富于道德品行,难以建功立业,可也都福禄并至。仁宗逝世到现在,有十二年了那些大臣和子民,不分内外,下至深山穷谷中的老妇和稚嫩的孩子,外到靠近天涯海角的远方异族的首领,见到那个时代的人,说起那个时代的事,无不哭泣跪拜这哪里只是仁宗皇上恩泽的缘故这是所有当时在朝廷的人共同作为的结果 

太子少傅安简公,王举正,我未能见到他本人,但却了解他的为人之所以能了解和称颂他昔日的风范都是来自于世间的口碑。熙宁六年冬我有事去姑苏,他的儿子王出庆历期仁宗与他父亲的题字端敏二字,还有一只写飞白体的笔,展给我看让我写篇文章记述碑上以代代相传

我的官位是礼部尚书(太常掌宗庙礼仪之官又有翰林学士的职责(太史掌管起草文书)按照法理是可以写的以为珍藏黄帝使用的良弓,不如珍藏仁宗题字所用的笔,珍视孔子穿过的履,不如传续这幅题字以钟钮的锈蚀程度来探究是大禹还是周文王时期大钟的音声,不如推敲题字端敏二字中,那一点一画的用意;存放周文王喜爱的昌歜(泡菜)借追随他的嗜好,不如根据仁宗对大臣的褒贬,去想象一下被赐予题字的人,他是怎样的人把题字珍藏在名山,或流于四方,到它的人都能肃然起敬就如同眼见皇上车驾护卫队经过卷起的尘土侍从车队发出的声音彼此相互勉励去诚心醇厚地做人,耻于轻浮浅薄的行为,或许这才是根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