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东坡志林》之论汉高祖羹颉侯事
(2020-12-27 12:49:20)
标签:
丘嫂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羹颉侯然不置轑釜之怨不畏太 |
分类: 古文试译 |
原文:
高祖微时,尝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已而视其釜中有羹,由是怨嫂。及立齐、代王,而伯子独不侯。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非敢忘之也,为其母不长者。」封其子信为羹颉侯。高祖号为大度不记人过者,然不置轑釜之怨, 不畏太上皇缘此记分杯之语乎?
试译:
汉高祖刘邦没有发迹时,常常要避难,经常与手下到大嫂家吃饭。大嫂讨厌小叔子带客人来吃饭,就假装锅里没有吃的了,用勺子刮锅弄出声响,客人因此就散去。可再看锅里还有吃的,由此刘邦怨恨嫂子。到了封侯时只封齐王、代王,而唯独哥哥的儿子没封侯。太上皇为之说情,高祖说:「并非是我给忘了,是因为他的母亲过去没有长者的样。」于是封哥哥的儿子信为羹颉侯。高祖号称大度,而且是不记别人过错的人,可即便是还没有忘记对嫂子用勺子刮锅弄出声响这件事的怨恨,难道就不怕太上皇因为这件事想起你当年说的那句“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盃羹”的话吗?
前一篇:《说苑·立节》西汉刘向(十三)
后一篇:苏轼《东坡志林》之记与欧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