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向《说苑》君道篇(六)
(2020-08-03 16:12:33)
标签:
刘向《说苑》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谕教犹未竭也 |
原文:
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试译:
河间献王说:「尧心系天下,挂念着穷苦民众,为百姓受罪而痛心,为众生的不顺遂而忧愁。只要有一个人在饥饿中,他就会说这是我使他挨饿。有一个人在寒冷中,他就会说是我让他受冻。有一人犯了罪,他就会说是我使他陷入这种境地。这使他仁德彰显道义确立,他的恩德博大而教化广泛。所以不用奖赏百姓也能努力,不用惩罚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先要宽恕而后是教化,这是唐尧的治国之道。当虞舜的时代,有苗氏的少数名族不能臣服,他们之所以不能臣服,是因为他们南面有大山,北面有殿山;东面有洞庭湖,西面有鄱阳湖。因为有这些天险,所以不想臣服,大禹想要去讨伐他们,而虞舜不允许,他说:『晓谕与教化的工作还没有做尽』把这些工作做尽后,遂即有苗氏的少数民族请求归服,天下人听说后,都因此非议大禹的观点,而归功于虞舜的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