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译《与王介甫书》之一 ; 司马光(熙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2018-03-31 12:08:55)
标签:
《与王介甫书》司马光历史 |
试译: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类人,(友直,友谅,友多闻)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有害的朋友有三类,(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我司马光不材,不足以让您介甫屈尊作为我的朋友,但自从相识以来十余年,屡次作为同僚,也不能说没有一日的交往。虽然有愧于做多闻之友,但说到做友直,友谅的朋友,我是不能不努力为之的。要是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的人,则绝不敢为。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处世之道,有出仕有归隐,怎么可能相同呢。但其志向都是要修养身心,替天行道,有益社会,滋养万民,这就是大家的共同点。从前与您讨论朝廷大事,多有不同看法,不知您是否察觉,但这些并未改变我对您的仰慕之情。看到您独负盛名三十余年,才髙八斗学富五车,做官前再三权衡,去官时唯恐不速。逺近人士,无论相识与不相识,都说介甫您不被起用则巳,如被起用则太平盛世立待可致,老百姓都会备受恩泽。皇上力排众议启用您参辅大政,难道不正是期待您不负众望吗?而今您从政才没二年,可士大夫无论朝野,莫不对您有着非议,且众口一词,以致下面的平头百姓,小吏走卒都在背地里怨声载道,都认为您是罪魁祸首,不知道您是否也有所耳闻,或许也知道个中原委?我以为您身边的人美誉您的盛德,称赞您的功业唯恐不及,没有人敢于把听到的告诉您。可不是您身边的人则都说:“他刚得到皇上的信任而独揽大权,招惹他给自己带来麻烦毫无意义,,不如坐以待之,不过二三年,他必将自败。”可真要那么做,不仅是对您的不忠,也是对朝廷的不忠。如果您一意孤行,推而行之,那过二三年,朝廷的灾患已很深,如何可救?我与别人不同,作为您交游中无足轻重的一员,不敢因为怕遭到您的迁怒就不向您说实情。今天天下人由于对您的厌恶,所以诋毁起来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我却独知他们不对。介甫您当然是大贤之人,您的过失只是在于您用心太过,又太过于自信而已。
原文:
光居尝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以是久不得通名于将命者。春暖,伏惟机政余裕,台候万福。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光不材,不足以辱介甫为友,然自接侍以来十有余年,屡尝同僚,亦不可谓之无一日之雅也。虽愧多闻,至于直谅,不敢不勉。若乃便辟、善柔、便佞,则固不敢为也。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道,出处语默,安可同也,然其志则皆欲立身行道,辅世养民,此其所以和也。向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髙而学富,难进而易退,逺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而巳,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大政,岂非亦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曰誉盛徳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