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第一次乘高铁是在济南西站。买票后,几乎没有滞留,稍事休整,便进了检票口。
到了站台上,看身边几趟动车稳稳进站,悄无声息的,也没太在意。心里只巴巴地盼着自己乘坐的G145快些靠站。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有几趟并不停靠站点的动车,在进入站台的一瞬间,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还没待看清是怎么回事儿,便轰然而去。像是天地间骤然刮起的一阵大风,可想来又不是,狂风尚能看见它飞旋狂舞,目送一程,——这车子却只是闻声而过,待你回过神来想定睛看时,早已无影无踪。风驰电掣,又恰如“神龙见首不见尾”,速度之迅疾,一时令我骇然失色。
这趟车是从北京西开往上海枫桥的,准时停靠。上车后,没觉得有什么两样,只是感觉动车比普通列车噪音少多了,也没有了普通列车行车时所特有的笨重的“咣当咣当”的金属撞击声,——火车少了这古旧的旷久的沉闷之声,倒略略让人感到有所不适了。车厢内很是舒适,列车上的乘务员姑娘来回在车厢内走动。闲着没事,有人在读一本杂志,更多的人在低头玩手机,我则要了一杯热咖啡,打开前排靠背上的模板,在我的座位前变成了一张临时性质的小桌子,咖啡稳稳地立在小桌子上,纹丝不动。
我是5:20在济南西站上的车,准备到苏州北下车。车动起来不久,车速迅即便提速到200KM以上,很快便稳定在300KM上下,车厢前的荧屏提示,一直在305KM到295KM之间波动。并且,停靠站点不多,从济南上来,只在滕州、徐州、南京、常州停车,时间又很短暂,车准时在8:46驶入苏州北站。初步估算了一下,沿途怎么也有个千儿八百公里的,在短短的三个半小时迅捷到达,真是快哉啊。舒适、快捷,这便是我对动车的印象。
唐朝李白有诗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古时靠大自然的造化,日泻千里,已属神奇;今人更上一层楼,谈笑间,千里之远,便平稳到达,不由不令人喟叹。李白还有诗“烟花三月下扬州”所说的扬州,在以前都是极遥远且令人向往的地理概念,如今,只是旅行途中的一个小小坐标,想要去游览,坐现代工具,已是不费吹灰之力。感慨社会发展,人类福祉,当是长足进步矣。
乘坐过高铁,对我便有深深的触动。感觉自己犹如井底之蛙,到底是出门少了,在自己的壹亩三分地里,还自我感觉良好,焉知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知道这高铁的高速度,是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支持下才实现的,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实实在在享受到科技的美好。听闻中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上也是属于一流的,这令人欣慰。
我在想,我们以后不能坐井观天了,在网上总是谩骂,牢骚代替不了成绩,要身体力行,多付诸于行动,创造出更多的科技和财富,让中国强大起来。有目共睹,这几十年来,中国已经实实在在创造出巨大的科技与财富,我们这一代人早已感同身受,但客观说,这一切离世界前沿尚远,中国仍需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