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伙夫”的半年时光

(2010-10-28 20:06:41)
标签:

轻省

食堂

炒大菜

花卷

揉馒头

肉片

搪瓷碗

葱花

分类: 小说·情感故事

    前几天,夫人在家蒸馒头,当捎做点花卷,因为扭花请教咱,我便教她先加点葱花,再如何如何;偏她缠住俺,非让亲手示范一下,架不住夫人软磨硬泡,遂亲莅而为之。完事了,作一比较,对她说:“看见了吧?我做的花卷像花一样,再加上葱花的衬托,红花绿叶,花蕾绽放,秀看!你做的一比就不中看了.....”夫人“咯咯”地笑,说:“我看你妈也是这样做的。”我不无得意,告诉她:“我妈也是我教的呗!”趁此机会,我便语重心长地教导她,说:“凡事做起来都要虚心。想当年,你为姑娘的时侯还会做饭吗?不都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这些年下来,倒瞧不起为师了.....”

    这么一说,倒让我想起我还干过几天伙房,当过几天厨子。

    按本山大叔最经典的诠释:脖子粗的,不是大款就是伙夫。伙夫的身上还沾点葱花味。

    二十二岁那年,我从工厂调到技校干过半年的伙房。

    厨子是个中性词,往好一点说“在总务科上班”,往贬一点说“在伙房干活”“伙夫”“伙差”,往劣一点说“饲养员”“喂猪的”...,呵呵,骂人了。

    技校几百号人,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农村拿钱来读书的,花钱买个“非农业户口”,为了毕业分配工作。我有不少高中毕业的同学,都重新过来读技校。那时,我刚从车间上来不久,自然是新手,手艺最差的一位便是咱,直到离开。炒菜、揉馒头、切肉、包包子、包肉馒头,无一不是下手。

    程序大概是这样的。早餐天不亮就要起床,蒸馒头的风鼓子早就“呜呜”响了,灶间捅开了旺火,熬玉米稀饭、切疙瘩咸菜,忙忙碌碌的,等学生上完早自习,开始卖饭、卖菜,然后收拾饭票自己开饭。中午、晚上,上班先集体择菜,再分到菜案、面案,菜案比较脏累,一个周轮换一次。我先是在面案打下手,帮忙往合面机提面袋,老面发酵,上班的时间一般就发酵好了,揉面做馒头或花卷之类的。不长时间,便被发配到大锅炒大菜。

    需要交代一点,那时正是学生的高峰期,教职员工和学生特别多。做馒头一下就是十几屉五六百个,炒菜一顿要几大铁盆。上大锅炒大菜都不愿去,好像我上大锅遭数挺多的。锅有多大呢?不会算,大概直径一米半是有了,炒菜的工具在家庭里一般是铲子,我的工具是一米见长的木柄小铁锨,炒菜的时候加水是用自来水管子往里注的。上锅的时间,我先套上袖套,前身套上皮革做的皮大褂,放上自来水,用炊帚把锅唰净,拉开风鼓,等锅干了,先舀入一大铁舀子多点花生油,等油的白沫靠的差不多了,冒油烟的时候,加入同事早已切好的肉片,用铁锨翻炒,肉片不用太熟,再倒入切好的一大竹筐蔬菜,略微翻几下,加几铁勺子食盐,大半铁舀子酱油,最后用自来水管子加水。菜做好了,约摸个数就行了,要熟了,这要品尝一下,还不能太咸,--—--淡了可以加盐,咸了怎么办?加水啊。好几次副班长一看情况,可能菜量不大够,便吩咐下来,菜里多加点水。打菜的时候,菜汤多了,也能接济一下。如斯,一顿饭要炒四五个大菜。

    如此这般,练就了我“一把盐厨子”的水平。居然味蕾发达,粗粗的一般不失大格。

    我们的“孙班长”和“董副班长”工作都很积极,忙的时候几乎天天改善伙食。这可苦了我们这七八个职工。猪是天天往食堂里调,一般下午上班的时候就开始切肉,晚饭不是肉包子就是肉馒头,和面酱、大白菜搅的馅儿,味道调得很好,饭香四溢。一时技校食堂名声大噪,在兄弟单位口碑极佳。技校的学生全一色半大的汉子,女生只有十几个,被分到单身教职员工的窗口。这些学生个个都像嗷嗷待哺的“小撅嘴猪”,哪个能吃啊,哪个能抢啊,每天开饭的时间,学生窗口都黑压压的一片,疯抢疯夺的。

    一看这阵势不行,学生为吃饭野蛮打架、吃亏告状的比比皆是,学生科遂安排衣科长和丁老师轮番值班,坚决制止插队捎饭,情况才有改观。开饭的时候,都要去窗口卖饭卖菜。轻省的窗口数教职员工窗口,还有小姑娘可看,一般小邹和几个老活抢着占了,轮不上我。我拿过票盒子,不是卖菜就是卖饭。卖菜的时候,有嘴甜的,挤在窗口前,悄声说:“大哥,来客了,多舀点!”我也不抬头看他是谁,“啪”再舀上一勺,“谢谢大哥!”伸手拿碗便走了。我有两个同学也排队,我在哪分他们就排在哪,常了哪搪瓷碗都很熟悉,拿进窗口,也不用言语,就多分点。也不能说话的,“董副班长”在后面监督押阵,可不敢犯错误。后面,“董副班长”和我关系不错,私下里皱皱鼻子,说我:“你同学的碗我都认识,你个熊样!”我也不言语,一点半点的,计较啥。

    活儿这么累,班长私下也犒劳犒劳大家。送猪肉来的当天,一般都留下里脊肉,切成肉片,加上葱花,一人一搪瓷碗酸味肉片汤。或者肉片炒芹菜,芹菜是最里面最嫩的枝桠,至今还念着呐。小灶一般由“伙夫”里的好手来做,用不上我。爱喝的再喝上几两白酒,迷糊一觉。不过,吃小灶的时候,大家都小心防范,怕被人发现露了馅儿,那就是犯错误了,要受处分的。好几次,总务科长开完饭后突然来袭,监督检查,只能作罢。也有的时候,大家惹班长生气了,或者活儿做得不好,成月没有小灶吃。得,写到这,真有点“贼不打三年自招”的感觉,可再一想,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早已物是人非,管它呢。

    有时,我还偷偷把小灶留半碗给我同学,让他到我宿舍去享用。我同学至今念着我,前些日子还专门来叫我,到一小饭店品尝厨艺,两人花了五十元人民币。这么多年来,他唯独请了我这一次,还令我感激涕零,现在这社会,记得感恩颂德的人不多了。我还有一工友,在工厂哪会儿简直是哥们弟兄,我把在技校省下的粮票都给他了,分文不取,可几年后两人就闹翻了,至今不来往。想想,就是一“白眼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