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outh.cn/ty/pl/200812/W020081229427664019600.jpg 之 武术(下篇)" TITLE="我的爱好 之 武术(下篇)" />
(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
刚上高一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小个子孙同学,比较机灵,我老老实实站那儿,他顽皮好动,一会就逗引我一下,迅即跑开。第二次可就不行了,未待他脱身,我一个“扫荡腿”把他丢了出去。那年元旦晚会,在班上我还表演了武术套路。孙同学才知我会两下子,事后他说原以为我憨拙老实,没想到那么迅捷快猛。我没告诉他,这就是武术上的“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做课间操,全校一千五六百师生在大操场,未待散开,同学从后面捆住我两胳膊,劲道很大脱不开,我身子一沉,双手抓住他两肘,脚下一个武术动作像绊子不是绊子,比绊子还厉害,干净利索把他摔倒在地,赶紧又去跑队形。从那,大家都有些信服我,不管大个小个。
哪你的武术到底厉不厉害?
回答是肯定的,不厉害。
重要的是从八年级开始,全国文学又繁荣起来,我又迷上了写作,再加上功课又紧,去学拳的次数愈来愈少,到了高二基本就不去了,等于半途而废。武术这东西不像现在流行的拳击、跆拳道,练个一年半载的就可以当教练啦,跟着师傅学武术,靠上去最少也需要个三五年才能出徒,是门很深的学问。像我这样稀稀松松的,只能学些皮毛。
哪你的武术只能算作稀松平常啦?是的。
我有位初中同学,他坚持下来了,在我读高中的时候,他因为出类拔萃,已经在镇的武术学校当武术教练了。他有时带徒弟到我们学校的大操场上,晚上下了晚自习我常过去看他。前几天,他还到我家里,现在仍然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毅力惊人。
在高中闲下来,我照着拳书又练了六七套拳路,断断续续的,也没撂下。到了工厂,带我干活的师傅也练拳,看我还可以,便教我些,但大多是对打、散手之类的,以实战为主。师傅是大徒弟,二徒弟也在一个车间。那次,师傅说晚上要和师叔们比划比划,我就去了。在师傅的院子里,黑灯瞎火的,看不太清,师叔领着徒弟也来了。师叔先和我过招,他在上面虚虚实实打了几拳没讨着便宜,猛地一个“扫荡腿”攻我下三盘,势大力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恁知我基本功扎实,生挨了这一腿,纹丝不动,就势一掌,把师叔打翻在地。师叔不甘心,爬起来,拳脚并用,看准机会,一脚“窝心腿”踹来,又刁又狠,我看的仔细,猛沉丹田气,一个后撤步,化了它的力道,旋即左手顺势接住,同时左脚上步,右手和右脚同时发力,这动作要一气呵成,晚一点对手就脱身了,“啪”把师叔摔出身外....几个回合下来,我屡屡得手,师叔却没沾我半点便宜。我才知道我有功夫在身。
过了多少年,有一天,一位工友忽然跟我讲:“喂,不知道吧,你师叔死了!”我吃了一惊,问他怎么回事。原来,师叔自恃武术了得,在某地做了一霸,和他的徒弟收保护费,众人恨他,设计把他害死了。我听了,好长时间沉默无语。练武的,以防身健体为重,切不可祸害乡邻啊。
今年五一期间,师兄弟回来,晚上喝高了,滔滔不绝如江水,讲他在技校、工厂打架的事,因为功夫好,他是打架的“王
”。我饶有兴趣地听着,最后问他:“现在还打么?”他认真地说:“早撂下了。”
不扯了,再扯还能扯出万八千字来。围绕武术这个话题,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我至今还有三五个不打不成交的朋友呢,想当年,我曾在一二百号人面前拉开架势,毫不胆怯,也曾打过抱不平,至于和谁谁动手比试比试,和谁动了拳脚,或者攥紧了拳头,怒目相向,有,但不是我的主旋律,这里一笔带过吧。
总结发言:
武术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朵绚烂多彩的艺术奇葩。武术魂,代表着这个伟大民族刚正不阿的骨气!
现在在我们国家大行其道的跆拳道、泰拳,殊不知其鼻祖就在咱中国?哥儿姐妹热衷看的武侠小说,空来雾去的,那都是成人童话,不足以为信。现在,大部分孩子对真正的中国武术都不感兴趣了。
喜欢看央视的康龙武林大会,看后却深不以为然,都上中央台了,算是名角,还只是蛮力厮打,武术在哪里?
我们喜爱的武术大师杨露禅、董海川、万籁声、韩慕侠、王子平等等,不胜枚数,他们的武术精华都传承下来了吗?有没有随着大师的仙鹤西去而烟消云散?
武术的传承,既不能一窝蜂,也不能放任自流,需要政府作为。有时我就纳闷: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拳师携子带妻到国外去收徒习武,在国内民间这种现象却越来越少见了呢?难道中国人不爱好武术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