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庄在我的诗歌里

(2010-08-23 08:37:09)
标签:

养鸟

疯女人

葫芦蜂

村庄

武叔

分类: 散文
     打开自己收藏多年的习作集,随着时间的星转斗换,好多当年的得意之作,经不住浪淘沙,难免幼稚、落入窠臼,看得自己很是失望。却有几首描写村庄的小诗,本不甚中意,像野地里的杂草,无人莳弄,却也葳蕤茂盛。这拙劣的诗,犹如时光隧道的船渡,载我驶向记忆中熟悉的村庄......

              

               小村的人  大抵把这样

               一个故事忘却了

               晨昏  小村便响起

                       勾魂似的呼唤声

                  ——告我话,他来信没有

                 告我话,他来信没有

               一个疯疯癫癫的女人

               一个想男人疯了的女人

               一个男人去了台湾的女人

               风哀雨凄,好悲凉

               小村,伴着一双蹀躞的小脚

               凄凄沧沧度日

               好久都是这样

    这是我在诗歌《小村》中段的描写。那时也就一孩童,刚能记些事,其实好多事情也是不能弄懂。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女人晨昏时分便疯疯癫癫地往外跑,可能是家里人或者外人以前骗过她,久了,她便时常去大队部或村口等邮差的信,嘴里老是念叨着:“告我话,他来信没有?告我话,他来信没有?”我和一大群孩子跟在她的身边,看她的热闹,以为好玩。她可能死得很早,在我写这首诗的时间已经没了。至于诗里的内容,都是后来从大人的嘴里讲故事听来的,当我成人学会思考的时候,才感觉这故事好凄切,那时间台湾和大陆敌对,根本不通邮,她怎么可能收到来自那边的邮戳呢?那她的男人怎么跑到台湾去啦,拉壮丁?逃难?或者富裕人家?或者敌人?不得而知。这或许是民族的痛吧。

 

             

               小村日子好点了

               便又想起那个屋外

                    挂着画眉笼子的小屋

               是养鸟成癖的

                      李瘸子的小屋

               他的拇指和中指弹成圈

               含进嘴里

               ——一个唿哨

               扑腾腾的一群鸟雀

               便落在他的肩上

               后来人家不让他养鸟

               他便郁郁死了

    这是我在诗歌《小村》末段的描写。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故事啊,那野鸟是极不易养活的,但是,他能。李瘸子拄拐,他脚下的一只球鞋总是那么毫无神气地耷拉着,大人说他还有麻风病,所以,都是隔得远远的看。他一般都在村东头的机房里,给大队看机器灌水浇地,他的那群鸟就在他四周的树上、草地觅食、捉虫,我和小伙伴要跑老远来看他的鸟,多了有近二十几只,飞起来在他的头顶乌压压的一群,羡煞得我们眼睛都直了!

     我也曾有过养鸟的经历,说起来不但不屑一提,还有些惭愧。夏日的中午,胡同里围了好多大人孩子,和我非常要好的武叔攀着梯子在屋檐下掏鸟,一只只肉肉的麻雀的雏鸟,被他小心翼翼地从窝里抱出来,等他爬下梯子,我跑到跟前,红着脸,死皮赖脸地要一只,准备自己回家养,武叔不肯,说:“你不会养!别要了...”我非要他同意,武叔看拗不过我的犟劲,最终还是很心疼地送我一只,要知道,一般人是很难弄到的,在孩子眼里,那简直就是宝贝!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下,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妈妈,我要养鸟了,放学回家捉蚂蚱喂它。武叔也非常喜欢养鸟,他比我大几岁,最多的时候也养过五六只小麻雀,能飞的很高,让我们这些孩子都很崇拜他。有一次,我们在武叔家的院子玩,武叔神情凝重、语气悲伤地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冬天来临之前,好多迁徙南飞的小燕子飞累了,落在轮船的甲板上歇脚,被那些无良之人给捉去吃了.....武叔可能是听老师讲的,不过,他当场掉泪了,这故事就一直长在我的脑海里,直到现在,还有武叔的善良。给了我那只鸟,后来武叔便关切地问我小鸟怎么样了,我内疚地告诉他,死了,武叔便瞪起眼睛,怪我说:“不给你,你非要!看!...”实际上,那天傍晚放学回家,我就急急地寻它,妈妈告诉我下午让老猫叼走了,只是我没敢对武叔说真情。

    秋夜,最盼着妈妈能让我到街上玩 。几个小伙伴,跑到葫芦瓜架下捉葫芦蜂,这时正是翠绿的葫芦瓜疯长的时候,葫芦花开得正旺,我们掐了喇叭形的葫芦花,用小手朝天上擎着,在葫芦架下四处乱跑,嘴里喊着:“ 葫芦、葫芦、葫芦蜂!葫芦、葫芦、葫芦蜂!....”有时也喊:“葫芦蜂来呀!葫芦蜂来呀!”葫芦蜂不知道在哪里,或许那淡淡的花香不经意间被抛撒向了空中,它嗅着了香气,或者它根本就在花架旁面,当我们跑累了停顿下来的时候,它真得来了,在手中的葫芦花上面,扑扇着翅膀,停驻在空中,葫芦蜂的胡须很长,我们这时只要轻轻捏住葫芦花的底部,便能捉住贪食的葫芦蜂.....

   

          苞谷高人一截遮得四周密不透风 

          燥热的云哪莫要让太阳之火燃着

          阴雨浇透了杂草窜起的欲望 

          我的锄头便要不歇地翻动泥土

          .........

          啊清风乍起苞谷叶子“唰啦啦”作响

          乞望得到一点哪怕微薄的快意

          豆大的雨点却下成一片——

          ..........           

    这是我在诗歌《锄地》中的几句描写。我们家分得几亩口粮田,暑假和高中毕业后的那一年,因为父母都忙碌,家里平日的农活自然落在我的身上。我很懈怠,不愿意干活,地里的活总是草草了事。我五爷的大叔在县里工作,他的媳妇兰婶在家看孩子,顺便看着庄稼地。兰婶长得人面桃花,笑呵呵的俊模样,在三邻五村数得着。我和兰婶总是搭伴,或许是家里人有意这么安排,也许是兰婶需要找个人料应一下,我俨然成了家里照料兰婶的男子汉。我们两家的地搭界。山坡上除了花生地,全种了高高的玉米,玉米陇间还种了齐及膝盖的黄豆,因为泥土好,全都长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和兰婶到地里除草,隔一段时间,她就在远处的玉米地里喊我几声,看不见人,只看见远处的玉米杆子“哗啦啦”在动。最喜欢兰婶喊我:“杰啊,咱们回去吧!”一般我们干一段时间就走,不像爷爷他们那样靠响靠黑。

      

                     农归拾趣

 

               蝉鸣黄昏后,水自树梢流。

               白云见青空,灯火亦自悠。

    这是我胡乱作的一首诗,因不懂平仄韵律,瞎掰。不过,写景状物倒还蛮不错。我和兰婶荷着锄头,走下山坡,便是一条淙淙清澈的小河,水是从上面的泉眼流下来的,渴了,便径直去河边上的一小泉眼,俯下身子,嘴贴着刚从泉眼溢出的清凉甘甜的泉水,“咕咚、咕咚”喝个够。更多的时候,我和兰婶绾起裤脚袄袖,穿塑料鞋走进河里,掬起这清洌可鉴的河水,在脸上脖子上抹几把,清爽宜人,一份劳作的清苦全让这河水给冲洗去了...这时候天色暗淡,村庄里炊烟袅袅,灯光依稀,回家的惬意不言自喻。

   再后来,我在城里找了份工作。兰婶也搬到了县城,和大叔住在了一起。我们都离开了那个村庄。在这里,还是以一篇后来写的诗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吧。

 

              四处簇散着才收下来的秸草

              院墙上堆放了一摞摞长穗子玉米

              听熟的狗叫声关住了虚掩的柴扉门

              庭院里的葡萄全摘了唯有石榴掩嘴在笑

              犹豫中要告诉母亲山里红了的高粱

              和沙土路被“突突”走远的摩托卷起的

              暴扬的尘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