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教材后记
(2014-03-30 18:06:12)
标签:
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方先义儿童剧编剧儿童剧表演艺术教育 |
分类: 安徒生童话剧团 |
《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后记
在中国,儿童戏剧一直是一朵清新的小花,开在剧作家的案头,开在儿童的精神原野。
孩提时代,曾在剧院看过一场《马兰花》。从此,“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这段神秘的歌谣口诀,一直念响在耳畔。马兰花,幸福的花,幸福的果子要靠勤劳的汗水来浇灌。多么简单美好的道德灌注!我今天钟情于儿童戏剧的创作、演出、教学,就是因为找到了一朵这样的幸福花。
儿童剧该怎么编?
儿童剧该怎么演?
几年前,在带学生实习时,不少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听说我编排过儿童剧,纷纷向我求教各种编排中的细节问题。我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呼声,却苦于才疏学浅,一直没法给他们满意的指点。在我手头的各种儿童文学教材中,儿童戏剧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章节。许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几乎对儿童戏剧实践帮不上什么忙。老师们的困惑,其实也是我的困惑。
因为对儿童文学创作着迷,又在影视编导领域做过一番努力,我开始莽夫一样做起编剧导演舞美录音师服装师化妆师之类技术活。好在岳阳这座城市儿童剧团“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没有批评的声音,只有好奇的观望,这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来说是极有营养的创作环境。不过,五年来,我的儿童剧试验遭遇了多少技术难题啊!甚至连大型童话剧的“大型”怎么界定,我都一头雾水。感谢远在浙江金华的导师蒋风先生,在我迷惘时给了我很多电话鼓励。我至今仍记得先生在电话那头响起的温暖坚定的声音,虽然很多专业问题先生那里也不一定有答案,但是他对我的期许与鼓励,让我意识到,儿童戏剧教育这条道虽然荒凉,前景却无限美好——因为这是儿童生命中需要的一种风景!
“把自己的生命定义在儿童需要的事业里是幸福的。”这是蒋风老师在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一次年会上的讲话。我的童话剧在郴州永兴演出时,现场三千余师生用笑声和掌声让我含泪又一次回味了先生的话。
随着学前教育的春天到来,许多从零开始的研究有了沉甸甸的意义。一次次的巡回演出,引发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媒体的跟进报道,也让我所在的学院开始重视剧团建设,甚至花费不菲的造价,建起一所灯光音响设施一流民族剧院。学前教育系也将《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列为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并鼓励我申报学院的精品课程,这使得这本教材的编写一天天提上日程。
本书的编写是我对多年所欠“旧债”的一次偿还。写作过程是艰辛的。由于学术视野不够宽广,我几乎找不到一本儿童戏剧方面的专著来作参考用书。我也惊讶地发现,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家就开始建设专业的儿童艺术剧院,培养第一代儿童戏剧专业演员,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市场上却几乎找不到前辈们留下的儿童戏剧表演论、儿童戏剧导演论、儿童戏剧编剧论、儿童戏剧舞台美术论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据悉,近20年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基本不出版儿童剧集,儿童期刊也很少发表儿童剧稿本。儿童戏剧创作的式微,让曾活跃在宋庆龄时代的孙毅老先生也坐不住了,在80岁高龄还自费出版了6卷本《孙毅儿童戏剧快活丛书》。他的那本《娃娃剧场开演啦——孙爷爷教你写剧本》由蒋风老师转赠与我后,一度成为我的案头蒙书。
我对儿童剧的痴迷源于儿时对戏剧的温暖记忆,而真正促使我拿起笔来、投身于儿童戏剧创作与理论研究的,是宋庆龄先生对儿童戏剧的期许:希望中国有个专为儿童演戏的剧团,希望通过戏剧培育下一代。
感谢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这个大家庭,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感谢上海洛西亚动漫的Liya老师带我走进了创意戏剧的大门;感谢重庆师大瞿亚红副教授、武汉城市职院陈琼辉副教授在我排剧遇到技术难题时妙语解惑;感谢温州大学郑薏苡教授、厦门城市职院陈世明教授,你们的戏剧探索精神给了我追赶的动力!感谢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安徒生童话剧团艺术顾问团队的每一次精诚合作;感谢剧团的所有演职人员,感谢你们为儿童奉献的每一场公益演出!
在撰写书稿时,我一次次感到了自己的浅薄,很多需要清晰阐释的专业问题,不是几十场儿童戏剧创作演出试水能解决的。本书对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儿童戏剧教育实践能否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我的很多表述会不会是一孔之见?希望同行们不吝赐教。我的邮箱是:fangsir006@163.com,希望有兴趣的老师能与我继续交流分享。
本书权作抛砖引玉,我热诚地期待着国内同行能和我一同来完成中国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理论与实践的这道“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