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读12本书,9-14岁少年学习能力进阶计划|书单

标签:
杂谈教育文化 |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尽早知道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并在这个事情上投入很长的时间,甚至找到自己一生的热情所在,和尽早知道如何更好地学习有关系。好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可以帮助任何人获得快乐幸福的人生。
—— 小多创始人 杨鸣镝
社会生活这么多年,你早知道:
世界永远在变,知识不断更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获取知识本身重要,多角度思考比单一接受信息重要。
为人父母这么多年,你想知道:
-
孩子入学后,在宝贵紧张的课余时间里,如何读书投资回报率最高?
-
读哪些书,既带给孩子阅读的乐趣,又兼顾平衡人文与科学等跨学科文化?
-
怎样把“阅读是一个人的事”,延展成家庭话题和亲子活动?
读完这篇文章,你将知道:
每年有12本书,可以在阅读中学习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塑造9-14岁少年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孩子入学后
在宝贵紧张的课余时间里
如何读书投资回报率最高?
-
多角度专题式阅读,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发散思维,形散而神不散。
-
MOOK系统化阐述一个主题,锻炼思维逻辑,促进思考式阅读习惯养成。
-
发挥大脑神经可塑性,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多角度专题式阅读」
比如用11月的零碎时间,专攻和飞机有关的文章。达芬奇和怀特兄弟,在梦想着让飞机飞起来的时候,都先研究了鸟是怎么飞的,并细致地将鸟儿飞行的每一个方面都解开,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记录比较,怀特兄弟还进行了无数次针对各个环节的失败的试验,才在达芬奇的基础上,在400年以后,让人类实现了飞起来的梦想。这个“飞机到底是怎么飞起来“的整个过程,《少年时04 · 飞机大解剖》都做了详尽的解说,展现了最原始的想法和达芬奇这个科学家,怀特兄弟这对创新者解决问题的思路。达芬奇说:”简单是最高级的精致。“这样的思路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和方式。
摘自《少年时04 · 飞机大解剖》
「促进思考式阅读习惯养成」
《少年时 · 医学进入分子时代》呈现未来医疗的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前沿医疗服务的应用:DNA检测、干细胞的潜能,纳米科技的应用……孩子将来会选择什么,发现哪方面的机遇,也许在进行这个主题阅读时他的心里已经有了方向。这是比“立志当一名医生”更具体的梦想,而这样的梦想也更贴近未来的发展,更有前瞻性,也更容易实现。
《少年时 · 未来的地图更友好》展现地图的发展趋势,阅读中孩子不仅仅会了解地图作为工具的多种延展性,更有可能从“导航、发现美食”这样的地图使用者,成为使用地图挖掘联系、认识世界的开发者。打开眼界,用地图实现实时交流、用地图发现流行病的传播路径,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大脑像塑料一样具有可塑性,因此,神经科学家将大脑的这个特性称为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如何运作的呢?如果你把你的大脑看作是动态的电网,每当你思考、感受或者做事时,就会有数以几十亿的路径或通路被点亮。其中某些经常流通的路就是我们的习惯,即我们已经固定下来的思考、感受、做事方式。每次我们想一个事情,练习一个任务,或者感受某种情绪,我们都在加强这些通路。而每当我们换一个方式思考、学习新的任务或者选择不一样的情绪时,我们就会开始创造新的通路。如果此后我们一直经过这条新路,我们的大脑就会更多地用到它。渐渐地,新的思考、感受或做事方式就会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而旧的通路会因为被用得越来越少而衰变。在你大脑这个电网中重新布置电线,建立新的连接、减弱旧的连接的过程就是神经可塑性的运作模式了。
http://baidu.ku6.com/watch/01830049173873264387.html?page=videoMultiNeed
读哪些书
既带给孩子阅读的乐趣
又兼顾平衡人文与科学等跨学科文化?
培养探索精神,习得研究方法。
FRONT
VISION
-
开启专题式综合类MOOK阅读模式,涵盖科学、生命教育、文学、文化、经济,英语等学科内容。
-
广泛涉猎多种主题阅读,摸索探寻兴趣所在。
-
-
追逐兴趣,持续探究性阅读,构建自己的学科树。
延展成家庭话题和亲子活动?
-
选择前沿的科学人文主题文章作为家庭共读素材,共同探索新知,探讨彼此见解。话题场域变大了,沟通的思路和效度也会发生有趣的改变。
-
一起动手做阅读延展出的科学实验,一起做过的事情都不会忘!
《少年时 · 宇宙大搜索》出版时,正值《星际穿越》热映,大家的关注点都在黑洞特技上。《少年时》也做了有关的联系,但这个关联,是让孩子看到一个更大的宇宙——太阳系外星球的存在和科学家最新的了解。新的望远镜、新观测技术投入其中,这是天文学家在近20年来挖掘的新领域,将带动无数个新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