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京在近期宣布将会大幅提高市区停车费的收费标准,某部门说,此举是希望利用价格杠杆缓解北京的堵车问题。据说,这个举措还获得了9成的网友支持,似乎颇受好评。我不知道这个九成的支持率是怎么来的,这真能缓解交通拥堵吗?
北京堵车的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在这几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早高峰和晚高峰,几条主要路段简直就成为了大停车场。造成这种拥堵的绝不只是因为车辆增多,而是多种原因叠加的结果。首先就是道路规划非常不合理。我所居住的社区是北京一个相当著名的大社区,号称有40万居民,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了,但通往市区的路只有一条,每到早高峰晚高峰那真是一车当道万车莫开。路况已经糟糕到这种地步了,房子还在不停的建,人还在不断的增多,不过修路的事情仿佛没一个人管,就顾着赚钱了。这也许有一点个案的意思。但是从北京整个城市来看,北京的道路是以几大环路来分割的。这样的道路划分合理不合理?记得之前就有道路专家说过,城市中的一条条小路就像发达的毛细血管,环路则把这些小血管切断了,就好像是人的血液循环不流畅,出现拥堵是必然的。而且每条环路的出口和入口设计不合理,通常相隔不到100米,又极其狭窄。在高峰时段,想进的车进不去,想出的车出不去,就像一个塞子,顿时把路堵死了,导致后面正常行驶的车也走不动。可是和专家的意见相反,道路规划部门对这种环路似乎是非常的满意。眼看着从二环都修到6环了,把北京变成了一个大靶子,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趋势。
而且北京城市发展不平衡。大部分的国家机关、公司都集中在北三环和二环附近,在这些地方上班的居民却由于买不起市区内的房子只好住在郊区,说到底这还是规划问题。。这正好和国外相反,国外都是富人住郊区,穷人住市中心。过远的上班距离加上公交运力不足、很多地方又难以到达,这些上班族为了不太受罪,但凡不是穷的太离谱都会买辆小车,纯粹代步。提高停车费也许确实会让这些人放弃开车。但对住在市区的那些富人,涨价根本就不能对他们造成太大影响,车还是照开不误。这些有钱人通常还不止一辆车。我就曾经听说,北京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之后,有些富人就又买了一辆车纯粹为的是任何日子都有车开。
二
有关决策者似乎总是出台自相矛盾的政策。一面喊着北京市的车辆已经达到了400万辆,交通形势严峻,一面又出台措施鼓励人们购车。既然车辆增加速度过快,为什么不借鉴上海,拍卖车牌照控制车辆增速。既然鼓励人们买车,为什么还要在他们买车后以每周少开一天车,征收燃油税、提高停车费来实际剥夺他们开车的权利?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出台政策前,他们一定忽略了这其中有多少是属于公车和特权车。我想如果北京有决心大幅缓解交通拥堵的话,那就该封存一部分公车。具体效果好不好,可以参阅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时,北京曾宣布封存49万公车,那段时间在北京的应该都会对畅通的路况深有体会,比奥运时实行单双号的效果还要好几倍。这大量的公车、特权车是不会因为提高停车费而减少出行的。真正受影响的只会是平头百姓。
我想有些人一定有会拿国际惯例来说事。本人恰好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这方面有点发言权。不过,像英国这些国家确实是采用市区高停车费的方法来控制车辆。在伦敦被分为几个区,其中最核心的一区,车辆进入要交5磅钱门票,停一小时是8磅左右。不过英国实行这个政策的前提是全国的高速不收费,没有养路税。而且伦敦市内地铁、公交、轻轨、甚至还有铁路十分发达,无论住的多远,基本上坐公共交通后再走路十分钟就可以到住的地方。而且买一张地铁通票,一天之内无论乘坐多少次地铁、公交都免费,所以一般人基本上也不愿意费时费力的开车。而北京,这就不用说了吧。据决策者说,要在地铁旁边建便宜的大型停车场,鼓励市民开车到地铁站再乘车。这一点我很怀疑,连路都不愿意修,更别提停车场了,那片地能建多少套房子啊。
三
我已经设想到了这项政策实行后的前景。拥堵没出现明显改善,某些部门借此增加一笔外快,一部分人不开车去挤地铁,让本来就已经很拥挤的公交、地铁变得更加拥挤(看看早高峰晚高峰的地铁一号线和五号线就知道什么是人间地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