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听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总结
2009、12、25
1、教师讲解。教师的讲解不要平均用力,追求全面,具体、细微,不要搞知识点的串讲。过多、过细、重复地讲是无效劳动,过多的知识串讲也是无效劳动。第一、教师的讲解要控制在20分钟之内。第二、教师的讲解要有选择性。要选择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来讲解。第三、教师的讲解要有针对性。讲解之前一定要有提问、检查、落实基础知识的环节,教师的讲解要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暴露的知识弱点和易混点来讲解,没有检查提问,没有对学情的了解,就不能针对性的讲解,只能盲目地知识串讲。第四、教师的讲解是通过点拨、点评等形式来实现的。
2、学生回答。第一、教师要鼓励、培养、训练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学生应自觉主动地站起来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应由老师点名或者手指某位同学来回答。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是主动站起来,还是被老师点名(或手指)后站起来回答,是评价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和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二、学生回答问题莫看书。许多学生已形成习惯(这种习惯是老师默许的),只要站起来回答问题就翻书,找到答案后念出来,老师也就完成了提问的任务。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学生认为所有的答案都在书上,离开了教材就没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意见了。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放下教材,对教材上重要的概念、原理要严格要求学生背诵过去,背不过去,可先让学生背诵一两分钟,然后再合上书回答。第三、对学生的回答一定要有点评。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持两种态度,要么直接要求坐下没有任何点评,要么把学生回答的问题再重复讲一遍,这都是不合适的。教师的点评起码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有赞许、肯定和鼓励,这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肯定鼓励。所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支持你敢于表达意见的态度。”“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等名言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委婉地指出学生回答问题的不足,帮助寻找不足的原因。再次要通过点评,把规范的知识表述,准确的逻辑分析,正确的价值导向带出来,达到影响和教育学生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反映了教师对生成问题的解决能力,是最能反映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3、问题探究。第一、情境材料要有现实性和时代性。要坚持“三贴近”原则,选取生活中的案例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来创设情境,要把探究问题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针对性、生动性。第二、情境问题是情境与问题的有机统一,二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问题一定是情境中的问题,情境一定是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境,不能情境、问题两张皮,抛开情境材料,问题照样能独立存在。第三、情境问题不要太直白,一定要有探究性,学生有思维的空间、探讨的余地。第四、情境活动要做到三点,一是学生广泛参与,分成小组,人人发言,交流体验,集思广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上交班内讨论解决。二是注意发挥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发现问题,积极参与研讨,主动展示成果。三是教师要对活动过程和结果及时总结、归纳和点评。
4、限时操作。课堂教学要重视实效性,就在时间上要抓紧、有要求,并严格执行。例如,可在课堂上提出如下要求:看书3分钟回答问题;对这个情境活动的材料看3分钟,找出情境材料的有效信息、关键信息(关键词、句)、问题信息;对这个情境问题个人思考1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这个问题的结论用2分钟整理到笔记本上;这个观点1分钟背诵过去;对这个典型高考题5分钟做出答案要点;课堂检测7分钟做完,然后反馈点评;等等。限时操作的好处是培养学生极强的时间观念,能在课堂上处于高度紧张思维的状态,提高阅读、记忆、思维、讨论、做题的效率。对限时操作要注意三点:一是限时要合适。例如,3分钟可以讨论解决的问题,如果要求讨论5分钟,后两分钟就没有效果了。5分钟才能做完的题目,要求2分钟做完,根本完成不了。二是限时要严格遵守,避免随意性。不要定时和执行不一致,定几分钟就几分钟,不能随便延长和缩短。三是限时操作,要有时间、任务、具体操作方法的规定,这样才能操作性强,效率高。
5、环节安排。一节课分为几个环节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每个环节的任务与要求要清晰,避免交叉和重复。各环节时间上的分配要合理,并尽量遵守,避免教学环节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