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原
高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81
  • 关注人气:1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6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2018-03-30 12:00:10)
标签:

论语、国学、缠中说禅

分类: 缠中说禅论语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61

u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háng]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贡 问曰:有          而 可  以 终身      

直译子贡 问道: 有没有 纯一不杂 言论 而 可以 用它 终身 连续贯穿 代言

   乎?子曰:“ 其   乎?己所  不欲, 勿    施 於 人。

直译的情况 吗?孔子说:难道 恕道 吗?自己 所 不喜欢,不要 施加 于 他人

意译子贡问:“有可以终身一而贯之的言论吗?”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就不施加给别人,难道就是“恕”吗?”

高原注:子贡希望得到一个规律、一个天道之类东西来“一而贯之”,但孔子不认同这种想法,孔子认为没有这种先验的、上帝式的定义存在。

而当时社会上比较流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所谓“恕道”,而且子贡想把这种恕道一而贯之,孔子就以这种诘问句的形式,一是批评这种“恕道观”本身有问题,二是批评就算这种“恕道观”即使正确,也不能上帝式让人遵循。

 

杨伯峻: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穆: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行它的呢?”先生说:“怕只有一个恕字吧!你自己不愿要的,莫把来施加别人。”

李泽厚:子贡问道:“有一句话可以一生遵循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便不要给予别人。”

 

详解:钱认为“”解释成“”,其余两人认为“言”解释成“”,这都是肤浅之见。其实,这里的“一言”,不在“字、句”间,是“言”而“一”。“”,纯一不杂,而没有“一”,何来“终身行之”?“行”,发háng,连续贯穿一而行之,也就是一而贯之的意思。注意,子贡所理解的一而贯之,与孔子所理解的是不同的。子贡希望得到一个规律、一个定义、一个天理、一个天道之类东西“一而贯之”,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一个上帝式的想法,但这显然不是孔子的“一而贯之”所指。对于孔子来说,只有现实的当下才是“一而贯之”的,没有任何不变的准则、道德等是可以“一而贯之”的,为了表明这个问题,孔子因而有下面的回答。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恕乎?”的倒装,千古以来,所有人都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当成了所谓孔子的“恕”道,其实都是把这句倒装话的意思给搞反了。“其……乎”的句式,表示的是诘问、反问。正因为当时都喜欢谈论所谓“恕”道,而且给出不同的定义,认为自己的定义才是正确的,然后都企图把自己的定义“一而贯之”,这种想法,就如同子贡的想法一样,孔子就用一个反问句给于反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当时最流行的对“恕”道的定义,也是最普通的常识,孔子反问,难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恕”道吗?显然,孔子并不一味地、脱离当下现实地认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所谓的“恕”道。通过反驳这个最常识言论的非绝对性,孔子就表明了没有什么言论是可以如子贡所认为的可以终身一而贯之的。可笑的是,千古以来,竟然被这样一个简单的反问句所疑惑,竟然把孔子反对的东西当成孔子的东西,这《论语》被这群儒生饭桶给当饭吃了,还论什么语呀?

高原注:也就是说,如果在某个当下,孔子遇到虽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如果当下最符合事物发展的方向、利于各方,他仍然也要施加于人的。比如杀一人而救天下人。

其实,假设“己所不欲”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否要“勿施於人”呢?如果否,这就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言论矛盾,如果是,既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勿施於人”,那还废话什么?这样的垃圾言论竟然成为两千多年来强加给孔子的所谓语录,简直无聊透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出这话的逻辑矛盾,看出这是一句垃圾废话,一个“其恕乎?”的诘问就把这话给扒了皮,可惜两千多年来的人都是睁眼瞎,竟然没一个人再指出,可笑可怜呀!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贡问:“有可以终身一而贯之的言论吗?”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就不施加给别人,难道就是“恕”吗?”

u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 曰:“我 不欲 人       我 也,吾 亦  欲无

直译子贡 说:   不想 别人 语气词 诬枉 对于 我 啊, 我 也  不想

   人。”子曰:“赐  也,非   尔 所     也。”

直译诬枉 对于 别人。孔子说,子贡 啊,这不是 你 所能 达到的 啊

意译子贡问:“我不想别人诬枉我,我也不想诬枉别人。”孔子说:“子贡啊,这不是你所能达到的?”

 

杨伯峻:子贡道:“我不想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别人。”孔子说:“赐,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穆:子贡说:“我不要别人把这些加在我身上,吾亦不要把着来加在别人身上。”先生说:“赐呀!这非你(能力)所及呀!”

李泽厚: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强加什么东西给我,我也不想强加给别人。”孔子说:“子贡呀,这不是你所能办到的。”

 

详解:本章重点在何谓“”?上面与通常都解释为“施加、强加”,其实,这都是“加”的延伸意思。“加”,从“口”而用“力”,十分形象,本义是虚报、夸大其辞、说过头话、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把本来没有的添加上去、诬枉。子贡自己不想诬枉别人,也不希望别人诬枉自己,孔子认为,这不是子贡所能办到的。其实,何只子贡,只要是社会中的人,只要是在“人不知”中的人,就不可能办到,连孔子自己也不能办到。

子贡,从来就没明白孔子,依然继续他的“一而贯之”的名言游戏,本章又来了一个“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又发着“我不想别人诬枉我,我也不想诬枉别人”的梦。但在当下现实中,这种玩意从来就不可能“一而贯之”,从来就是幻想,不可能实现。一个人对别人的评论、观察,“不患”地在其角度上,在量子力学中,观察者不可能“无加”于观察结果之外,在现实的当下,在“人与人”的观察中,显然也不可能,这种“无加”的把戏如果被当成一个目标去追求,就是大傻瓜,就像企图在量子力学中排除观察者状态的影响一样。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明白这个道理,一句“赐也,非尔所及也”,说白了,就是“子贡,别脑子进水、白日做梦”。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问:“我不想别人诬枉我,我也不想诬枉别人。”孔子说:“子贡啊,这不是你所能达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