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5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18-03-30 11:13:38)
标签:

论语、国学、缠中说禅

分类: 缠中说禅论语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56

u三人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三人  行, 必   我 师  焉: 择    善者

直译孔子说:君父师 同行,倘若 具有 我 师法 于此:选取 他们 完善的

        之, (择)其 不善者           之。

直译然后 纵(广泛)代善者,选取 他们 不完善的 然后 修改/完善 代不善者

意译孔子说:与“君、父、师”同行,倘若有让我师法的在此:选取他们完善的并在当下现实更广泛的范围应用、检验,选取他们不完善的并在当下现实中不断修改、完善。

高原注:孔子说,与多个人同行,他们之中一定有值得我师法学习的,我应该选择他们比我强的地方学习,同时对照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身上不好的地方。

 

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李泽厚: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

 

详解:何谓三人?为何不是五、十人?二人呢?这些问题,大概从来没人能回答与正视过。其实,所谓三人,指的是“君、父、师”,三类最值得尊重的人,“三人行”,与“君、父、师”同行。人,要取法其上,难道和几个大淫贼同行,还“必有我师焉”?那是同性而不是同行。如果按上面及通常解释,三人都是植物人,那你和三植物人同行,如何“必有我师焉”?植物人依然是人,那么其善者人如何从?其不善者又如何改?这不是抬杠,而是原来的解释太愚蠢可笑。

“必有我师焉”,“必”,倘若;“有”,具有“;“师”,师法;“焉”,于此。孔子更注重在现实的当下印证,而对“君、父、师”,孔子并不一味肯定,觉得一定要有可师法的地方,而是更强调,如果没有其他标准,是不能确认其善与不善。这个标准,只可能是当下的现实。“君、父、师”,无论有什么理论和看法,都不可能脱离当下的现实成为永恒的准则,这样才存在后面“择”的可能。

与“君、父、师”同行,倘若有可以师法的地方,孔子给出如下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选取,以当下的现实为标准选取,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师承、派别去选取;“善”,完善;“从”,通“纵”,广泛;“从之”,使之从,使善者广泛,将完善的在当下现实更广泛的范围中应用、检验;“改之”,使之改;将不善者在当下现实中不断修改完善。“改”,除了修改,还有强调“重新、再”的意思,这种修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断进行直到完善。

前两章说了“好学”对内圣外王的意义,本章更指出,站在“好学”的标准下,对“君、父、师”为代表的前人遗产,应该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脱离这个前提,所谓师法,不过是尸法而已。而孔子、论语,永远活在鲜活的现实之中。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与“君、父、师”同行,倘若有让我师法的在此:选取他们完善的并在当下现实更广泛的范围应用、检验,选取他们不完善的并在当下现实中不断修改、完善。

高原:此章,我意仍从传统解释。但补充两点理解:

1、三人,可能是指几个人或者多人,不特指三个人,古人经常用“三”指代“多”之意。

2、“我师”两字说明是我去向别人学习。那么,说明“不善者”仅仅指“自己的毛病”,而不是指“自己和他人的毛病”;当然,善者,肯定是指“他人的优点”。

希望有学友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