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公司的分红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方面,长期稳定的分红,是检验公司是否是真的在盈利的一把标尺。同时,分红再投资还可以提高复合收益率。
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以前写过一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a3d7850102w4nf.html。主要是定性的分析。今天我们利用数据表,进行定量分析。
如下图1:(一个小错误,分红率,我是填了两个数字之后拉出来,电脑自动生成的,1.1的数据为无效数据)
http://s11/mw690/001QgBlXgy70SuPPmNsaa&690
通过图1可知,当PB=1,ROE为0.2,随着分红率增加,投资收益率也随之增加。
我们再来看图2
http://s3/mw690/001QgBlXgy70SuRwScO02&690
通过图表2分析,我们发现,当PB不变,ROE的变化,改变的是权益回报率的斜率,ROE越大,投资回报曲线越倾斜,也就是投资回报越大。
我们再来看图3
http://s9/mw690/001QgBlXgy70SuSFvpS98&690
根据图3,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PB为1.2时,分红率不影响收益率,当PB小于1.2时,则会产生正效应,而大于1.2则会产生负效应。
再来看图4
http://s10/mw690/001QgBlXgy70SuTGN4da9&690
根据图4,我们发现,这个临界点变成了1.3。
通过图3、图4和更多的对比图,我们会发现,PB的临界点为1+ROE。也就是,当ROE为0.1时,则PB为1.1时,是否分红,对于投资收益没有影响,当低于1.1时,分红会提高收益率,而大于1.1时,则分红会降低收益率。(我以前一直以为临界点是1PB)。
那么为什么PB的临界点是1+ROE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其实原因是很简单的。因为,这里的投资回报率,是按黄老师的黄氏价格理论计算所得的。这里的PB是年初的值,而不是年末的值。当一个企业,通过一年的辛苦经营,净资产已经从年初的1值,变化成了1+ROE值。如果这时候再来算新的PB,PB其实已经下降了(假设股价不变,净资产提高)。以前,我觉得临界点是PB为1.因为我觉得,如果分红后去买入一个既不折价,又不溢价的资产,就是享受它的来年的收益率。如果不分红,利润留存做为净资产的一部分,也是享受它的来年收益率。
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只要公司在营利,那么年初的PB就会下降。我们计算收益率用的是年初PB。如年初PB=1
,ROE=20%,如果股价不变,那么年末之后,PB降为0.83左右(不分红)。如果考虑分红,比如说,分一半,那么,年末实际PB约为0.9,分红买股还要除权,分红的再买股的实际PB约为0.82。这相当于折价买入一个资产,对于收益率会有一个杠杆放大的作用。如果不分红,留存利润做为净资产的一部分,只能享受实际收益率。可见,年初PB=1,为了提高投资收益率,还是应该要鼓励分红的。
当年初PB=1.2,ROE=0.2的情况会如何呢?为了方便大家思考,先假设分红100%,由于分红的原因,公司的净资产还是1,再因为由于除息,你可以1的价格买入1的资产,没有折价,也没有溢价,享受来年20%的预期收益。而如果不分红,那来年公司的预期收益为20%。这样就是一样的。仔细计算,不管如何调整分红率,收益率都是不变的。
好了,总结一下:分红率的增加,不总是能提高实际投资回报率的。当PB=1+ROE时,分红率不影响实际投资回报率(当然我倾向分红,到手之后我有更多的决策)。当PB<1+ROE时,分红率越高越好。当PB>1+ROE时,随着分红率的提高,投资回报率反而是下降的。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当高PB公司就不应该分红呢?基本上是对的,但如果他分了红了呢?(矛盾了,对吧,其实,你可以不选择这种高PB公司嘛,那就没这种烦恼了)。
这里结论的得出,都是建立在一套假设之上的,如ROE不变,股价不变等,实际的情况一定更复杂。我还是这句话,理解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实际情况,如果理论也没有,那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就无从思考起了,只能人云亦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