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农民工的幸福“埋单”(原创文章)
(2012-05-07 00:01:45)
标签:
农民工关心幸福埋单冷漠尊重关怀杂谈 |
分类: [原创]世态万象 |
谁来为农民工的幸福“埋单”
文/烟雨水乡
据权威机构对各地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中国农民工的幸福感从多个维度看都显著低于国外体力工作人员,而幸福感最高的前三位是泉州、青岛、长沙,幸福感最低城市是深圳,其次是东莞、上海。抽样显示,其中80%的劳务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意,仅有20%的劳务工感到生活很幸福,约70%的劳务工觉得生活没有方向看不到未来,30%的劳务工认为生活满意精彩有趣。
幸福感,是近几年来,社会及公众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涵盖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内心、精神体验等方方面面,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而对于分布在城市各个工作岗位的农民工大军来说,他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娱教育、技术创新、城市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无疑是不容忽视的,有的甚至还起着较为突出的作用,拿深圳、东莞这样的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来讲,农民工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东莞市800万人口总量,其中外来人口占到了600万之多,本地户籍人口占的比重很低,“打工一族”成为了这座城市极富特色的发展名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有了这些打工者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几年的辛劳与付出,才有了城市的繁荣发展、活力四射及现代化气息。
农民工幸福感低,原因有方面,但与外部环境却有着必然的联系。尽管各地针对农民工,有出台相关的政策,但他们在居住环境、自身安全、个人成长、子女入学、社会福利、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居民来比,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由于农民工的出身背景及所从事的工种性质,同时还受到城市人的歧视与冷漠,尽管所工作的城市,很繁华与光鲜,可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这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也造成了他们对于未来、前途、包括爱情婚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迷茫与困惑。
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长期远离故乡及亲人,过着独自漂泊的生活,且不说工作的清苦与劳累,单单那份内心的孤寂与落寞,都是一种煎熬。加之很多企业工厂,为了追求高增长,高效益,使员工们经常处于高负荷运转的状态之下,加班加点,苛刻工人工资,不尊重他们人格甚至打骂体罚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对于广大农民工的身心健康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农民工的幸福感从何而来,这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多可行的惠民政策,切实在自身权益维护,身份地位、劳动及社会价值方面给予农民工们更多地关怀与帮助,一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工的支持,而他们付出了青春、智慧及一生,应该有人勇于为他们的幸福及未来“埋单”,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体恤式的关心,更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当骄傲的城市人徜徉在风景如画的城市之中,漫步在霓虹闪烁的梦幻夜景之下……内心不要有那么地理所当然,看到那些穿着一般,甚至还沾着黄泥巴的农民工时,也不要不屑一顾,因为城市繁荣与璀璨的背后,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与付出,对他们应该心怀感恩,多一点宽慰式的包容,多一点理解式的尊重,少一点冷漠式的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