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上春晚的N个理由(原创文章)
(2012-01-26 09:25:45)
标签:
郭德纲春晚安宁启迪使命舞台娱乐 |
分类: [原创]世态万象 |
郭德纲上春晚的N个理由
文/烟雨水乡
龙年春晚播出之后,围绕着节目质量及舞台效果,媒体及大众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评论,尤其是在缺乏普遍期待的情况下(缺少了赵本山),人们似乎没有了以往的那种热情,一台晚会总在等待着什么,而今年却没了。变幻莫测的背景舞台很唯美,而除了极个别的节目受到好评外,此外就是诸如王菲破音,曹云金相声被指抄袭其师傅的段子、郭冬临小品涉嫌抄袭、刘谦魔术播出之后在短时间内就惨遭揭密,草根英雄也并未达到预期的效应。从本届春晚上人们已经很难再找回当年满心怀喜看节目的感觉了,其实严格意义来说,缺乏了精品,缺乏了超高人气及影响面甚广的人物期待。
春晚作为中国人集体的精神盛宴,除了有各类各式歌舞节目,还应有一位灵魂人物来支撑或压轴,过去年十几年时间里,赵本山总是被大众而期待,人们宁愿静静地等上3个小时而不惜欣赏其表演的小品,这不得不承认是一种事实,一种为赵本山表演所折服的深深的心理认同。随着年岁的增长,一恍20多年过去了,原来的“愣头青”已经成了央视春晚的“台柱子”,年轻的小伙儿也已经摇身变成了今天两鬓斑白的老头儿。当昔日的好搭档一一退出春晚的时候,他还坚守在这个舞台上。其实赵本山心里也很受折磨,演了21年,年年都要创新,让13亿人欢笑谈何容易!在为节目创新烦恼不已的同时,他还要承受着公司发展的压力,不断推出新人的使命,明显赵大叔已经力不从心了,而且此前有报道称,在排练现场,他几次晕倒,不论是从个人精力还是身体健康考虑,老赵都应该退居二线了。
在老赵渐渐退居二线,那谁又将成为央视新的期待人物呢?从目前的娱乐圈人气及观众缘来说,郭德纲应该可以担当此大任,有以下几个理由。
理由一:郭德纲相声说得好,扎根传统,但不囿于传统。郭德纲自幼酷爱民间艺术,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侯耀文,得到多位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于梨园,这些经历对丰富他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段子,典故,他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俯拾皆是,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逐渐地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但其不囿于传统,敢于创新,敢于对权威提出挑战,敢于推陈出新,且自我创新能力极强。
理由二:人气高,自身形象好,观众缘好。在受到主流相声排斥的同时,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自立门户,于1995年成立了相声社团――德云社,他培养了了许多新人,随着发展,形成了相声剧等形式活泼的艺术样式,尤其在海外出演的成功的一些经验,使其成为目前中国最红火的相声社团而声名蜚赫。尤其是近两年,在各类娱乐事件中郭德纲虽然几受排斥与打压,但还是受到了大众的热情支持与鼓励,并且先后出任多家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其口吐妙言,风趣诙谐幽默的风格而深受观众喜爱,其好人缘也成为上春晚的重要砝码。
理由三:作为新一代相声事业的推广的领军人物,有利于相声的不断发展。有人说80年代是相声的年代,那时涌现出了姜昆、冯巩、牛群等一大批名家,也推出了《领导冒号》、《如此照相》等相声名段。进入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港台欧美文化的涌入,对靠以说为主的相声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相声从过去的倍受追捧到如今的鲜有人问津,除了与人们价值观审美观提高有关,还与相声演员自我创新意识不强,有着很大的关系,段子不乐,作品不新,用郭德纲的话来说就是“相声如果说得大伙不乐,那才是一件很搞笑的事”。从传播相声艺术的角度来说,郭德纲是一个榜样,他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来做这种尝试,并且依托“德云社”这个平台,不断培养与挖掘新人,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理由四:舞台经验强,驾驭观众及调动观众的能力也倍强。不论是其讲相声还是在各电视台做主持人,他总是不失时机地与观众进行互动,使得整个场面异常火爆而热烈,对于观众来说在享受比赛的同时,又体会到其超强的个人魅力,这一点十分重要。对于一位演员如果不重视与观众的互动,无疑是对观众的一种漠视,而春晚舞台,这个中国人的精神年夜席,更需要这种回归式、呼应式的节目形式,如果台上表演与台下脱节,那将是春晚继续发展的一大阻碍。
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人们对于节目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场面、舞台、灯光的宏大与唯美,也不仅仅满足于明星大腕的豪华阵容,在这个急速转型的时期,人们内心有着种种困惑与烦恼,他们希望通过一个载体来得到慰藉与填补,也许春晚并不能承担着拯救人类的使命,但起码能够使喧哗的内心得到安宁与启迪,从而获得一种重新出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