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材进课堂,重视性教育,就是尊重生命(原创文章)
(2011-11-16 10:42:04)
标签:
性教育价值观生命质量道德教育校园 |
分类: [原创]世态万象 |
性教材进课堂,重视性教育,就是尊重生命
文/烟雨水乡
近日上海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男孩女孩》正式投入使用,并在全市18所中小学内试讲这一课程。这也是国内首个比较正式地大范围在中小学进行规范性教育的尝试,对此也引发了各界人士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质疑与反感。
中国传统观念是贞操重于名节,谈性如谈虎,谈性被斥为思想不纯洁,不道德,唯恐避之不及,而对于大多数处于懵懂期的孩子来说,随着身体结构及心理状况的变化,青少年阶段作为一个人一生中发生重大身体和心理变化的敏感时期,是社会互动和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塑造期,但是中国青少年却没有在这个阶段得到应有的开放、全面的性健康教育,这本身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他们大多数对于性也是一知半解,既无专业人士的科学知识传授,也无法通过正规渠道了解,于是一些青年出于好奇,开始观看淫秽色情电影,涉足一些不健康的场所,这对他们的身心及生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近些年来,随着开放程度及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各种思潮冲击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而这其中受影响最深当属年轻一代,欧美文化、日韩思潮、印度流派,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及生活方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舆论环境及社会氛围,都制约着他们的思想开放,尤其是对性更是讳莫如深,只字不提。
我国的性教育被正式纳入中国大陆中学教育最早开始于1988年,这一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中国的青少年性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然而,大多数学校的青春期教育依旧仅限为生理卫生常识,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亟待普及。
世界卫生组织将性健康的概念界定为:性的身体层面、情感层面、治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完整结合,从而积极地丰富人格、促进沟通和增进爱。从这个角度看,青少年性教育不应该停留于性器官教育和性行为影响,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平衡丰富性教育的内容。性教育最终要超越性知识,着眼于人格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全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体系,成长为健康的男性与女性。
所谓全面的性教育,应该全面介绍性的知识,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审美以及安全性行为的知识,鼓励青少年的自主选择权、帮助青少年在性认同、性关系和亲密行为等方面建立正确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活动方式。它要遵循三个理念:包括对生命尊严的关注、对性别平等的追求和对个人权利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