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真能先得月?(原创文章)
(2011-06-01 00:00:00)
标签:
范仲淹近水楼台得官成名杂谈 |
分类: [原创]哲理小文 |
近水楼台真能先得月?
文/烟雨水乡
他是一个读书人,满怀着抱负,秉承着“学而优则仕”的崇高理想,参加过科考,但屡试不第,郁郁寡欢而不得志的他投奔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门下,成为了其众多募僚中的一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出了多少读书人一腔热血、报效家国的毕生追求,他敬重范仲淹的政治品行和道德操守。
他对主子不可谓不忠心,不可谓不卖力,每遇难事,总是积极出谋划策,作为重臣的范仲淹手握着举荐的权力,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都被举荐到了更高的位置上,而自己还在一个小小的巡检职位上奔波劳碌,他再也坐不住了。
愤怒出诗人,这是哪个朝代都有的,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愤笔写下了一首诗,作为临别赠言送给了范仲淹,为官清廉、性情刚直的范仲淹,阅读完这首诗,按照他的意愿,为其安排了一个合适的职务,那到底是什么诗,能让一身正气,疾恶如仇的范仲淹而为之折服而倾倒?
北宋是一个政权稳固、百姓兴旺,文人迭出的时代,造就了一大批如范仲淹这样的能文善武的政治家、文学家。
北宋宝元初年,范仲淹因抨击时任宰相的吕夷唯私,而被贬谪到陕西任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陕西与西夏毗邻,是北宋的西北边境,时值西夏强盛时期,经常与北宋有冲突甚至发生战事。
范仲淹到任后,着手安抚边塞人民,巩固边防,由于他训练官兵纪律严明,方法得当,多次打退了西夏军队的进攻,边塞人民的安全得到了保证,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边塞军民非常地爱戴、拥护他。他的僚属在他的培养下,各方面素质有了提高,因而对他也非常尊敬。
但没几年,范仲淹又因故被贬至杭州做了知州,因为在西北边境那段生活,他对那里的下属非常有感情,所以在他离任之后,还经常推荐和任用一些旧的僚属官员。
在这个庞大的僚属群中,苏麟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当时任一个小小的巡检,由于公务繁忙,范仲淹把他给遗漏了,没有将其作为推荐对象加以利用。
对范仲淹心怀成见的苏麟,临别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阅罢此诗,为自己的疏忽而感到懊悔不已,遂为其安排了一个合适的职位。
作为文人苏麟以一种十分独特的方式向主子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这两句诗因此而成为了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苏麟因此而得官,因诗而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