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块薄片引发的空难(原创文章)

(2010-12-15 00:04:28)
标签:

空难

薄片

航天飞机

巨资

哥伦比亚号

细节

成败

杂谈

分类: [原创]哲理小文

一块薄片引发的空难

文/军中雨巷

 

近几年,空难频频发生,有客机坠毁的、有军用直升机坠落的,究其原因林林种种,不一而足,有的因机械故障,有的因操作不当,但细数起原因来,有一些空难的祸根却是一些很细小的薄片或者泡沫片,但酿成的事故却是致命的。

 

2000年7月25日一架法国协和飞机,在戴高乐机场起飞2分钟后坠毁,机上109名人员全部遇难,地面4名人员死亡。协和飞机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投入民用的超音速豪华客机,1976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其飞行速度达每小时2200公里,是由法、英两国于1969年联合研制成功,法、英两国航空公司分别拥有6架和7架客机,此后由于协和客机维护费用高昂及各种故障原因,法航和英航于2003年4月共同决定:协和客机退役。

 

近日调查结果显示,造成这次空难的最魁祸首仅是一块大约40公分的薄片,原来当天,在同一跑道起飞的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一架编号为DC-10的飞机,起飞时脱落了一小块薄片,该薄片直接刺破了协和飞机轮胎胶皮,轮胎胶皮弹入油箱,导致油箱起火,引起爆炸后坠毁。

 

一块不起眼的薄片,竟引发了一场空难,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空中心发射升空,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空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包括一名女教师)全部遇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美国全部航天飞机飞行因而暂停了3年,“星球大战”计划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爆炸前一秒,火焰烧灼让主燃料舱的O型环脱落,造成了主燃料舱底部脱落,宇航飞机的机鼻也撞上了主燃料舱的顶部,在发射73秒后,“挑战者”号在40000公升燃料的爆炸下,炸成了几千个碎片。

 

一个O型小环的脱落,导致了一项庞大的探索太空计划付之东流,也震碎了人们的心。

 

2003年2月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可在着陆前的16分钟发生了意外,突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联系,与此同时,德克萨斯北部的居民向警方称,他们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当地进行直播的美国电视上也出现了一道亮光,紧随其后的是浓浓黑烟,划破了碧空万里,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现有的四架航天飞机中服役时间最长,也是承载科研项目最多的航天飞机。

 

最后联邦调查局向外界宣布失事原因是:外挂燃料箱隔热泡沫脱落,这块仅重0.77千克的泡沫,在哥伦比亚号左翼防热瓦上砸了个小洞,哥伦比亚号带着这个洞在太空飞行了16天后,在返回地球时,与大气层发生强烈摩擦,产生的巨大热量透过这个洞进入机体,进而引起了爆炸。

 

中国有句古话:“千里大堤,溃于蚁穴”,意为不注意小问题的存在,即使绵延千里的大堤也会因为小小白蚁而发生崩塌,这几起令人震惊的空难,问题的症结都出在细节上,值得深思,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中蕴藏着无尽的玄机,细节中暗含着无端的祸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