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估算越野赛的难度?——浅谈越野跑的等效路跑距离及其计算公式
(2013-04-03 18:29:38)
标签:
体育越野跑等效路跑距离耐力运动 |
分类: 总结提高 |
与标准化的场地万米或路跑马拉松相比,越野赛的线路海拔变化大,很难估计其比赛强度。即使距离相同的越野跑线路,由于海拔提升或路况条件的不同,其难度差别可能非常明显。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来衡量不同比赛间的强度呢?有没有一种参数,可以用于赛前制定训练计划或设定完赛目标呢?“等效路跑距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儿突发奇想,总结出一道“越野跑等效路跑距离换算公式”,供各位参考,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所谓“等效路跑距离”是指,在完成一个越野线所需的时间内,在相同的努力程度下(指相同的平均心率),在平路时能跑完的距离。
计算公式也很简单:
越野路线的等效路跑距离=GPS实测距离+海拔总提升X10
以大家最熟悉的杭州威斯线为例,GPS实测距离26.5K左右,海拔总提升1400M,那么其等效路跑距离约为26.5+1.4X10=40K。事实上,从我私下了解到的比赛成绩来看,很多人完成威斯线的时间都少于其全马成绩约10分钟左右,即威斯线的等效路跑距离为40K。对第一次参加威斯线的新选手而言,应该用路跑40K这个强度来安排训练或设定完赛目标。
根据“公式”,常见越野赛的等效路跑距离如下表
线路名称 |
GPS距离/K |
海拔总提升/M |
等效路跑距离/K |
全马4H跑者 预计完赛时间 |
杭州威斯线 |
26.5 |
1400 |
40 |
3H45M |
杭州斯凯奇线 |
32 |
1800 |
50 |
5H |
杭州ASIC 山地马拉松 |
41 |
2400 |
65 |
7H |
2012TNF100 |
100 |
3500 |
135 |
15H |
vibramHK100 |
100 |
4500 |
145 |
17H |
当然,这个公式只是一个估算方法,肯定不够精确,但我认为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特别在准备新路线时,可以很好的估算赛道难度。通常组办方都会在赛前提供赛道的GPS距离、海拔总提升等数据,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换算出赛道的“等效路跑距离”,从而更好的制定训练计划,更“理性”的设定完赛目标。
注:
1.“等效路跑距离”这个概念最初源自我个人的MAF训练实践,即在同样的平均心率下,同样时间内,将跑山训练或跑楼梯训练换算成等效路跑距离,以便统计周跑量,控制周训练强度。
2.此“公式”仅适用于计算起、终点海拔相差不大的路线,不适用于单纯的爬升赛道或速降赛道。
3. 对全马310以内或经常跑山的跑者而言,根据此公式估算的等效路跑距离偏大,不过赛前将难度估计的高一些并不是坏事。
4.越野赛的距离越长,这个公式的误差越大。
最后要说的是,这个公式是我拍脑袋拍出来的,完全没有任何数据支持,因此并不精确。只是希望提供一种简单的、“近似定量”的难度描述,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