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骑行 从上海到北京 ——“老爸”和Tom的故事

标签:
育儿 |
亲子骑行 从上海到北京
——“老爸”和Tom的故事(四)
——“老爸”和Tom的故事(四)
作者:“老爸” 包校家长,41岁,资深IT经理人
D8 山东无棣
,河北黄骅市,天津大邱庄,宿天津静海县城 150+km
5月4号,晴,南风2-3级
早餐,大包子加鸡蛋汤,有些童年的味道,天气不错,清空万里,逃离了城市,难得的清新。出发后不大一会进入了河北,没有明显的界碑和路牌,但路上的汽车牌照已经变成了冀。可能离首都不远了吧,城镇的密集度越来越高,最多一小时左右就会路过一个小镇,补给不用担心了,荒野求生和自行车长途骑行根本没任何关系,虽然没骑过318,但在318开车看人骑过318,去年成都到康定的路上知道了川藏线是怎么回事。
这边的小镇各自有着自己的主流产业,有个地方实在想不起来叫什么了,此地到处是卖鱼干的,应该是饲料的一种。路边筛死鱼的比比皆是,奇怪的味道就算逆风也能闻到,二人加快速度,一路猛蹬……
又来了,这个镇特产虾酱,可能是人吃的吧,老爸反正没这爱好,家家都虾酱虾酱的招牌,老爸心里琢磨“哪来这么多虾?”
加油站一个挨着一个,一眼望去4-5家,哦,原来这儿产石油。过黄骅市不远,歇脚的地方选在了中石化的加油站,老爸咨询后得知,炼油厂就在附近,民营的加油站生意比他们这些石化的加油站好,因为民营的油便宜,老爸还看见一个破油罐车上面直接装了个加油机,流动卖油!可能在本地人眼里是少见多怪了,Tom也开了眼界!
一路上最感人的事情发生在即将进入天津界的地方,大概离静海还有不到1km,又爆胎了。
路边是个修卡车轮胎的修理铺,门口巨大的旧卡车轮胎一堆。老板是个30来岁的壮汉,个子不高,光着上身,浑身肌肉暴起,肩膀上刺着看不清的图案。看二人们在路边扒胎,就好奇的过来看。老爸和Tom换胎的熟练程度这几天突飞猛进,分工合作,几分钟就搞定,但打气这活就没这么容易了,自从Co2气筒完蛋以后,轮胎压力始终不足,最多100psi左右。
“嘿,你这换胎比我快多了”壮汉蹲在一边边看边说。这里说话已经明显是天津口音了。
“你这汽车轮胎打气比我们快呀,一下就满,我们这…….”老爸突发奇想,“借你气泵给我们打一下怎么样?”老爸问道。
“行吗?哥哥,别打爆了”,壮汉表示怀疑。
“没问题,这轮胎的压力比汽车的高,放心,哥们儿!”老爸自信的说着顺便递了根烟给壮汉。壮汉去拉气泵的管子,老爸取出了法嘴转美嘴的转换头接在了轮胎上。壮汉开始往车胎里充气,瞬间轮胎就鼓了起来,但是打汽车轮胎的气嘴打自行车还是有明显问题,气嘴密封有问题,还是打不到理想的压力。壮汉捏了一下另外一个好的轮胎,问到“你这个轮胎是怎么打的这么硬?”
老爸答道“是前面借人家一个大的气筒打的,这个小气筒很难打到这个压力”。
“这得找修自行车的了,修汽车轮胎的没那东西”那壮汉摇着头说到。
老爸自然知道,打气筒不是很多地方都有,否则干吗还带Co2气筒出来。
壮汉忽然说道“我家里有,我去给你拿过来!”
老爸愣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你家离这儿远吗?你这还要做生意呢,别,别去了”。壮汉推出了一个摩托车,“5分钟就回来”壮汉扭头说了一声骑着摩托车走了。
老爸和Tom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事后老爸得知这一幕对Tom触动很大,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帮助与被帮助的感觉。
很快,壮汉拿回了气筒,Tom几下就把轮胎的气压打足了。老爸还是有些担心漏气,因为在低压的情况,微小的漏气很难马上发觉,老爸拎着打满气的轮子问壮汉“哥们儿,你这有水吗,我看看有没有漏气的地方”壮汉转身到屋子里面搬出了一个大塑料盆,里面大半盆清水,盆是新的,老爸估计可能是给孩子洗澡的吧,因为补汽车轮胎显然是不用这武器的。
老爸把轮子放在水盆里转了转,没有漏气的地方,想搬起大盆要把盆送回屋里,双膀一叫劲,嗯?没起来!壮汉赶快说“不用了不用了,放那吧”。
老爸也曾是健身房的常客,100磅的卧推3组不在话下,老爸此时有些惭愧。谢过轮胎哥以后,父子二人进入了天津—— 大侠霍元甲的故乡。
http://s4/mw690/64a24467ge094022496d3&690从上海到北京——“老爸”和Tom的故事" TITLE="亲子骑行 从上海到北京 ——“老爸”和Tom的故事" />
小风轻吹,胜利在望,到了天津,离北京已经很近了。手机里的路线没有一点绕路,一条弯曲的小路引着二人向静海县城挺进。马路路面上画着一种菱形的标志,在岔路或拐弯的地方都有,老爸在中国开车多年但并没有太注意到什么地方有这标志,至少华东地区的路面上没有划。老爸知道这是主路的标示,以前在德国出差时租车开,很多小路上都有这个标志,确实不会迷路。
晚上8点左右到了静海县城,城市建设的不错,必定是直辖市。看见一个大妈在路边牵着一只猴子,老爸还以为是耍猴的,在仔细一看,哦,那是她的宠物,上窜下跳,人家遛狗,这位遛猴,的确品位不同呀,Tom看见那猴子就往老爸身后躲,有点害怕。
手机上查找了家当地大点的酒店300多一晚,入住。大堂巴还有提供晚餐,随便吃了些Tom回房间打游戏区了,老爸自己又要了两瓶啤酒,小酌起来。
看过一些国外的旅游指南,都是什么文化之旅、童话之旅还有什么名校之旅等等,老爸和Tom这趟自行车之旅出了吴越,进入齐鲁,现在到了燕赵,算历史还是算战国之旅?说不清楚,就算是亲子之旅吧!要是回到列国时代,老爸这个旅行搞不好可以混个二品当当了,但是想想也难,当时大家都玩儿户外运动而且还是骑马或徒步呀,而且当今的二品们,也不一定可以细细品尝在路上自由、逍遥的美味,哈哈,有点啊Q了。
明天进京了,老爸晚上回房间后把二人的脏衣服扔在浴缸里洗了洗,怎么洗水都是黑的,哎,实在是没办法,太脏了!
D9,静海,霸州、廊坊,终点北京采育,95km
五月5号,晴,侧风,风力2-3级
想起今天要结束伟大的旅程,二人有些兴奋,快速骑出了静海,Tom不小心又摔了一跤,膝盖流血了,老爸说休息一下,Tom坚持继续走,老爸一路在找药店,路上经过的药店还是挺多的。20km后遇到了一个小药店,东西还挺齐全。老爸用酒精棉球替Tom先把膝盖的伤口擦干净,Tom这时候已经没什么痛的感觉了,上的点紫药水,一共付了3块钱。
出了天津又是河北,属于廊坊地区,紧靠北京,出北京往正南霸州是必经之地,所以这一代的工业和经济一直比较发达,但空气污染已经非常明显了。路上的汽车也越来越多,到了胜芳镇,曾是北方产螃蟹的地方,当初知名度堪比今日阳澄湖大闸蟹。
http://s3/small/64a24467g7cdb9c8a0d92&690从上海到北京——“老爸”和Tom的故事" TITLE="亲子骑行 从上海到北京 ——“老爸”和Tom的故事" />
自行车道上有些拥挤,速度越来越慢,一个看不清什么牌子的小汽车,逆行的开了过来。路窄,老爸和Tom只能下车让这个逆行的家伙。开车的是个小伙子,旁边坐着一个女孩,车窗没有关,缓缓经过老爸身边。
“嗨,朋友,你这样逆行多危险”老爸劝诫那年轻人。
那厮轻松答曰“没事”。
“你没事儿我还有事儿呢!”老爸显然有些不快道,Tom后面催促着“走吧走吧!”
中午1点多,老爸和Tom进了廊坊市中心,离北京界估计也就20多km了,正在准备冲刺的时候,轮胎漏气再一次让二人扫兴。不过昨天在轮胎哥那Tom已经学会了用气泵给自行车打气,马路对面正是一个电动车店的气泵想必更人性化,Tom自己拎着轮子过了马路,很快打好气就回来。
冲刺开始,Tom使出吃奶的劲儿拼命跟着老爸,时速一度接近40km,最后这小段路实在不长,但是是父子二人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段,一路的艰辛,风雨,在这个时刻写入了人生,2:30,北京,到了!
http://s15/mw690/64a24467g7cdb9cb90a0e&690从上海到北京——“老爸”和Tom的故事" TITLE="亲子骑行 从上海到北京 ——“老爸”和Tom的故事" />
1300KM,说远也不算太远,说近也不近,到了北京后老爸问Tom有什么感觉,Tom说其实也没什么太不同的感觉,老爸想起了一位骑友说的话“遥远的地方除了遥远,什么也没有”,也许正是这样,人们才有更远的目标,才会去探索遥远的未知世界!也许探索的未来是没有答案的未来,但在这不知疲倦的旅程之中,Tom已经有了答案。
http://s3/mw690/64a24467ge094208839f2&690从上海到北京——“老爸”和Tom的故事" TITLE="亲子骑行 从上海到北京 ——“老爸”和Tom的故事" />
后记--------------
老爸和Tom的这次伟大旅程,5月5号下午两点多到了北京就结束了,老爸把Tom送到机场,车箱早已经发到北京,在机场老爸帮助Tom把自行车装箱后,Tom乘晚上8点多的飞机回了上海,第二天去了学校上学,老爸和几北京的同事去见了约好的客户。
众多家人朋友同学还有微友发来了鲜花、掌声和喝彩,再此老爸和Tom再次感谢一路关注、关心、惦记着亲人和朋友们,感谢一路上给二人无数帮助的陌生人,老爸更想谢谢Tom,孩子一路没有说过累,是老爸不尽的动力,完成了对自我的挑战。坚强的品格、顽强的意志,是老爸希望Tom可以在这次旅行中逐渐积累,还有什么比这更宝贵的吗?老爸知道,后面的路对Tom来说,艰难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吃苦受累,就是人生的财富!另外,对喜欢这项运动的人来说,骑车在路上的感觉,其实是一种享受!
关于线路,很多朋友很关心,老爸和Tom走的是最近的线路,当然不包括那可恨的GPS带错的路,看iphone里的地图就可以骑了,iphone
地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迅速知道自己在路线中的位置,一小蓝点,非常非常重要的功能,不是纸质地图可以替代的。路况很好,平坦度理想,骑公路车没有任何悬念,汽车、卡车的数量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偶尔一两个城市的空气不尽人意。找卡车司机问路是明智之举,但自己要有判断力,更多的所谓当地人的认路范围不超过几十公里,他们根本就说不清楚你要去地方在哪里。
关于装备,外胎没必要带,大气筒不用带,但发嘴转美嘴的接头是必须带,一路给汽车打气的地方包括洗车店都可以给自行车打气,Co2气筒是好东西,老爸又在车展上买了一个新的,100块还送了一个Co2。小气筒要带一个,应急用。补胎片带了三套不同公司的产品,其中提醒大家免胶水的那种牢度不够,这是补胎10次以上得出的结果(9天,两辆车还算说得过去)。内胎4条备用,路上扔了两条,到上海另外有一条也扔了。法嘴方便泄气是必要的功能,美嘴泄气很慢,换胎会耽误时间。药品带点邦迪就可以,乡村路边药店很多。车尾灯,两个车的都颠丢了,是老爸的疏忽所致。两个崔克的不同型号的码表,分别在500多km时归零,在第二个500多公里的时候同样现象,以至于老爸后来彻底不关心总的公里数了。眼镜,这个要重点说一下,白天和晚上虽然可以换深浅镜片,但还是推荐带两个不同颜色的眼镜白天晚上换着带这样最方便,Tom只带了深色镜片,晚上只能不带眼镜骑车,有小虫或尘土会飞进眼睛里。
关于训练和身体,老爸坚持周末骑车有几个月了,每次50-80km不等,平时每周上下班骑车平均每周次,Tom住校,每天练习深蹲,据Tom自己说坚持了一个月,老爸表示怀疑。一路二人身体最大的不适是胳膊痛,后来手掌痛。老爸一路调整了三次坐垫、车把等角度,最后才找到一种最适合的角度。所谓变速、齿飞比之类的因人而异,不细说了。踏频器和心率带没装,具体数据没办法采集,小小遗憾。还有就是沿途的饮食,因为没有注意控制食量,老爸回上海后体重增加了3-4斤,建议骑友在路上稍微控制一下食量。
保姆车,有点腐败。如果是为了供给保障实在不必,沿途商店不少,自行车的简单维修,是最基本的动手能力,稍微学习一下就可以掌握,必定自行车是个传统的机械产品,修车不是复杂的事情,很多人有同感。如果体力不支想搭车,路上可搭的车很多,而且体能是否可以支持几天的长途骑行,在出发前应该是有答案了。另外如果担心事故发生,其实这个担心和有没有保姆车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户外运动都是有风险的。带行李?换衣服?越少越好,户外就是这样,钞票多带点都有了。
天时地利人和,长途出行的必须条件,缺一不可。重点要说人和,这里指不仅是路人的帮助或队伍外的人员参与,最重要的是骑行人员的高度认识统一,目标统一,对吃、住、速度都要一致,传说318没有不散的队伍,因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体能的差异已经使队员的步调完全不统一了,简单的说速度体能有明显差异的骑友不要在一起骑长途,如果结伴一定要提前训练来提高耐力和增加经验,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小朋友。
回沪后几天有几位骑友也想带孩子骑行某个长途路线,看了这个日记后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出门就是路,路永远在那等着你,路有起点总归就有终点,上路吧,不要犹豫!老爸心中又有了新的理想,挑战自己什么的也谈不上,而是通过努力让更多家庭、更多的老爸和孩子们可以享受在阳光下快乐的骑行……
最后祝各为骑友、同学,都可以骑完自己梦中的路,去享受那难忘的旅途,品尝成功的喜悦!
http://s4/mw690/64a24467ge094022496d3&690从上海到北京
http://s3/small/64a24467g7cdb9c8a0d92&690从上海到北京
http://s15/mw690/64a24467g7cdb9cb90a0e&690从上海到北京
http://s3/mw690/64a24467ge094208839f2&690从上海到北京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