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想到的故事(六十二) 说 竹


标签:
图片随笔 |
分类: 往事如烟—随便想到的故事 |
随便想到的故事(六十二)
说 竹
北方没有竹子。
如果按黄河划界,我这辈子大多生活在南方,竹子当然是常见到的植物。不过,见到成片成片的“竹海”,还是当兵那几年在浙江。
我当兵那个地方在杭州留下,地名很好听,叫“花坞”。那时不讲“科学发展”,也没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说,老百姓们过日子很艰难,几乎所有的山头都是光秃秃的,那些植被,连草都不多见,全被拾走当了柴火。只有被铁丝网封着的花坞,因是“军事禁区”,里面才葱绿一片。
放眼望去,满山都是各种高大的树木和齐腰深的杂草,比较多的是香樟、皂角、梓树和桂花、板栗树等。当然最多的还是一片片的竹林。由于生长繁茂,每有风儿吹去,那随风摆动的竹梢,宛若浪涌波泛,层叠涟漪,还伴着一阵阵“沙沙”的响声,似舞似歌,令人心旷神怡。
花坞的竹子都是毛竹,也称楠竹,是南方最常见的植物。它可以说浑身是宝,其枝干根叶都有实用价值,尤其是对生长条件不苛求,不需特意培植和养护。正如郑板桥诗中所述——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这是赞赏其坚韧高洁的品格;也有将梅、兰、竹、菊称作“花中四君子”的,这是钦佩它们清雅洒脱的神态的。这些当然都无疑是对的,但,竹子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难道不也是值得赞颂的吗?
说到其生命力,不能不说到竹笋。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竹笋便悄然破土而出。尤其是在夜间,万籁俱静时的竹林里,侧耳听去,会有竹笋拔节时挣脱笋衣的嘎嘎声此起彼伏传来,简直美妙极了!
竹笋出土时的力道很大,说它顶翻磨盘我没见过,但掀翻石板、撬落檐瓦的事,却是我常常见到的。尤其是一夜春雨后的清晨,你会发现,那头天傍晚时还只是一个小芽芽的竹笋,竟然梢头已须仰视了!
竹子与其他植物的区别,还在于——其出土前的那一刻,就确定了其径围和节数,并至死不悔,坚守终身。所以有人赞曰,“未曾出土先有节,待到凌云仍虚心”,这也是我最感佩之处。
有人认为“岁寒三友”虽品性高雅,但也有遗憾,所谓“梅有花无叶,松有叶无节,竹有节无花”。这是不准确的。因为竹子的利用价值很大,一般3年后即可伐而用之,故难得有人见过长得很“老”的竹子。其实,竹子也是会开花的,只是,那是在它即将离别世间时——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微笑……
笋子不小
老爸:多少钱?童养媳:15元。
开水焯一下,既可去涩,又易存放。
哈,红烧鲫鱼(我烧,但从不吃)。
笋尖部分嫩,可以炒着吃,也可煲汤。
凡节距密的笋子嫩——不在粗细大小
一个炒,一个烧。
也焯一下后冷藏保鲜,慢慢吃。
备料待烧
炒笋片
前几天自己包的水饺(速冻),这个好吃。
老爸吃水饺,喝老鸭、银耳、笋片汤。
哈哈,雨齐也爱吃水饺,很快6个下肚。
女儿和女婿出差回来,这是朋友带给雨齐的巧克力。谢谢!
一周没见到爸爸妈妈,雨齐黏糊上了......
闲聊
好书